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社区气象减灾的体制建设 |
发布时间:2013-12-17 |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具有一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其基本要素特征是: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界限;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居民按一定方式和结构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社区是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社会群众组织,同时也是抗击城市气象灾害的基本单元。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笫二次世界减灾大会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2001年联合国提出了 “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减灾战略” 口号,反映了国际社会在保障人的安全和防灾减灾概念上的发展和深化。发达同家都非常重视社区和社会救援組织建设,依靠大量非政府组织与慈善机构发展灾害救援工作和组织城市居民点自救互救。虽然政府和有关专业部门在城市气象减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政府和专业救援队伍占有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在突发性灾害或事故中,“第一时间”的救援是最为宝贵的,一旦贻误时机,灾害救援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灾民通过社区组织进行自救互救,可以在第一时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高效减灾,还可以节省宝贵的资源,使政府和专业救援机构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更加需要的重灾区。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布危机管理中已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市民责任共担的管现体系。政府的责任是提供法律基础和协调机制,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指导危机管理; 市民则在公民责任的范围内参与公共事务与城市管理,遵守有关法律和社会秩序,通过各种非政府组织进行自救、募捐和赈灾活动.在发生城市气象灾 害时也是如此。 如美国的社区减灾工作体系包括减灾规划、应急反应讣划、组织队伍和居民防灾教育等。减灾体系包括联邦应急管理署、联邦议会、州政府、地方郡市、职员者组织、民间社团、私人企业等。政府积极动员全民参加减灾管理,政府的联邦应急管理署强调全民参与,以市民和所在社区为单位组织民间自主救援团体,建立民间社区灾难联防体系,并动员宗教系统和慈善机构起建立危机管理非政府组织网络。 我国的社区组织由区政府下属的街道办事处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形态也发生理深刻变化。以单位为主体的封闲式社区逐步淡化和削弱,由商品房业主代表大会与物业共同管理的社区管理模式在新建小区大量涌现。社区减灾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区居民自治的试点工作,如上海的三林世博家园市民活动中心内,就设有志愿协会的活动场所和卫生服务站。《网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创建100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气象减灾的体制还在探索中。各地的基本做法是把气象减灾与其他灾害、事故的综合防治有机结合起来,由街道办事处协调和领导,社区居民自治及物业管理机构为单元.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学校联合, 气象、水务、地质、地震、消防、民防、公安、环保、卫生、交通、市政等与减灾行关的部门负责对社区减灾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吸收各种社会团体与慈善机构参与,形成社区范围内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社区安全和共同保障居民安全的氛围。其中的城市气象减灾,除气象部门的科技人员贤经常深入社区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外,还要培养和组织一批气象义务位总员或联系人,作为社区气象减灾的骨干。在社区发生非气象灾害事故时,气象部门也要根据需要对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气象保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