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降低灾害风险的途径

降低灾害风险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4-01-21

  降低风险的手段和措施贯穿于气象减灾的防御、治理、监测、预警等环节。依据气象部门的业务要求,针对高影响致灾性天气的预报及预警是减灾的重要前提,虽然目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尚不能令人满意,但借助新代探测技术(卫星及雷达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及预报技术的发展,大气预报的准确率有望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髙。城市固有特性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及易损性特征也是导致城市气象灾害高风险的重要诱因,这种特征很难迸行人为改造,但可采取相应措施部分减轻和延缓对城市安全带来的威胁。另外,人既然是城市气象灾害主要的承灾体,也是防御及抗击灾害冲击的主要操盘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也是降低灾害风险的关键。从增强城市系统的安全性能出发,大致拟定出降低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的一些途径。

  1、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水平,建立有效的安全预费机制

  降低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的关键在于灾前的预警和防御。首先应预测致灾性天气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并将其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前告知公众,使相关部门做好防御准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抗灾措施,将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影响降到最低值;使城市公众从心理上、行为上做好准备,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避免人身和财产的伤害及损失。当然,取得好的减灾效果的前提是预报的准确性,尽最不出现漏报及误报。如有误报和漏报也应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方法,并完善城市安全的预警机制。

  2、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治理消除隐患

  如城市中的相对低洼地区、下道交叉路口、机场和地下管网系统对内涝积水十分敏感,高速公路和机场对大雾和地面结冰敏感,人口密集居住区对高温和大气污染敏感,埋藏较浅的自来水及排污水管对冻结敏感等。在有关的城市气象灾害发生之前都要认真检查,尽早排除隐患或准备好应急处置措施。供电、供水、通信、燃气等重要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必须建设应急备用系统,一旦因灾损坏立即启用,以确保城市整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3、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虽然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人口以超出城市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无限增长。人口的无序增长会给城市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出一定的容忍度,将使城市处于极度不安全的状态。

  同等规模的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安全水平。如居民区应处于工业区污染源的上风向,周围应有一定面积的绿地。对于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的城乡结合部,应大力改善那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4、城市建设及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安全因素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案极易产生安仝隐患,加剧气象灾害承灾体的脆弱特征。在缺乏相关安全配套设施的城市盲目扩建也会增强其易损性。 如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必须加强沿江河堤防建设,不宜在市区修建深槽式快速路。山地城区要避免在沟口和地质不稳定坡面上修建大型建筑,高地建筑必须具备完善的防雷设施。

  5、 建立和完善城市应急避险和疏散通道系统

  完善的避险场所和安全通道是城市安全体系的承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必须同时规划布局应急避险场所与疏散逋道的建设。一旦发生特别重大的城市气象灾害,在现有住宅不能提供安全保障吋,做到能及时组织市民到指定的避险场所或沿着规定的路线疏散。

  6、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减少城市不透水地面,恢复自然界的水分循环。生态建设可促使城市返归自然,使城市部分恢复原有的能量平衡物质流动特征,改变城市化与灾害同步增长的趋势。城市生态化的关键是绿化,包括城市绿地与水体面积的扩大,城市建筑物表面的生态化改造,水泥地面的网格化可渗化改造等。

  7、 制定和完善城市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

  针对各类城市气象灾害和不同承灾体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害即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启动应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最,开展应急处置救援,实现科学、高效的减灾。除市级预案外,各脆弱、敏感地区与单位也应分別针对较高风险灾种编制预案预案编制后还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