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民间测天谚语解读: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
发布时间:2014-05-08 |
我们已经介绍了伏日与九九的概念,它们分别是从夏至和冬至算起的。按照太阳所在的位置,夏至前后和冬至前后应该是一年最热和最冷的时候^怎么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样的谚语呢。原来冷与热不仅与太阳位置有关,还与地面热量收支有关呢。 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这种说法在我国有若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把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 根据《史记.秦纪》记载,那时就规定每年从夏至以后第3个庚日开始入伏,叫做“初伏”(或叫“头伏”),第4个庚日以后叫“中伏”,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 由于各年庾日不同,所以入伏的时间各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每伏为10天,但是,如果夏至以后第5个庚日出现在立秋之前,这年的 “中伏”就是20天了。二伏一般出现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这时也正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我国处于北半球,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慢慢移到北半球,我国各地曰照时间逐日增加。 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大部分地区勹链最长,曰照时间最多,按理说,夏至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然则三伏天却从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算起,这是与地球的热量收支有关系的。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热量,夜间又把部分热量放射到空中。进入春季,特別是进入夏季,地球白天吸收的热量越来越超过夜间散失的热量,这样,地面上积累的热量逐渐增多,气温也随之逐渐升高。而夏至这一天,虽说地球吸收的热量最多,却不是地面积蓄热量最多的一天。夏至以后,地面每天仍在继续储蓄热量。到了三伏天,正是一年中地面积蓄 热量最多的时候。显然,这与一天中最高气温不是出现在正午而是在午后2时左而的道理是一样的。 根据我国2000多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我国大陆上大部分地区确实是“热在三伏”,只不过南方热在“中伏”,时北方因初秋降温快时热在“头伏”罢了。但在沿海岛屿和滨海地区,由于海洋热容比陆地大,因而升到全年最高气温的时间也比大陆的晚,最热吋间一般在“末伏”。 此外,我国也有一些地方〔主要是西南地区和南海诸岛),最热时间却不在三伏之内。比如,拉萨最热天气是在6月上旬,西沙群岛在5月下旬。 当然,以上指的是多年平均情况,具体到某个年份,也有例外,比如,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特短(即“空梅”),全年最热时间发生在6月26日至7月11日。该年在7月上旬平均气温,南京为32.3度,比长年平均值偏髙5.3度,旬内日最岛气温天天高达39度左右。 在盛夏三伏天,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我国江淮流域多晴空少雨, 容易出现干旱(称为“伏早”),在这闷热难耐、庄稼”渴”得难受之吋,偶尔袭来的台风送来了及时雨,会解除或缓和这些地区的“伏罕”。而随 着雨带北拾,会在黄淮、华北、东北等地造成一次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称为“伏汛”)。副热带高压南侧常常有台风活动,会给我国南方带来大量降水。闲此,在伏犬里,既要注意抗旱,又要注意防涝。 炎热的三伏,虽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但是给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伏要热,五谷才结”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农业气象中的“伏桃”一词就是指在伏天里形成的棉桃,由于这期间天气晴好,高温少雨,则结桃大,吐絮早,品质好,因此,多结“伏桃”是确保棉花丰产的一个关键问题。此外,三伏期间的降水(称为“伏雨,有人泛指夏季的降水),对我国某些地区来说,在年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夏雨春用”、“ 三伏有雨多种麦”等说法表明了“伏雨”对有些地区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防汛的同时要注意蓄水。当然,还须注意高温对水稻的热害影响。盛夏时节,正值早稻或早中稻的灌浆朗,如温度过髙,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以上超过35度,会使水稻灌浆期缩短,千粒承降低, 导致水稻的半实率和秕粒率增加10 %〜30%,高者可达40%〜50%, 因此,在伏天里要加强对早稻的管理。 与上面的道理一样。冬至这一天,在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这就是说,这时候太阳照射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最少,而夜晚放散出去的热暈却最多。初看起来,冬至应是最冷的时候,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冬至以后,白天虽然渐渐长了.黑夜渐渐短了。可是就一天来说,仍然是由天短,夜间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 使气温继续一天天降下来。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就最冷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褚又将逐渐增多,气温也就随着逐渐回升了。因此,一年中最冷的吋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