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你知道厄尔尼诺吗 |
发布时间:2014-05-14 |
1997年春夏之交开始沸腾的赤道暖洋流—“气候开水壶”,以其 来势之凶、发展之快、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堪称百年之首,已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评为十大国际新闻之一,并且受到我国及世界各国髙层决策者及环境、经济学家的密切关注,这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 暖的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 早期,人们对东太平洋出现的暖洋流兴趣十足.为其取名为”上帝 之子”,或称“圣婴”,其词来源于西班牙语,音译为“厄尔尼诺”。一是因为它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更主要原因是它与当地的丰收年景有关。1925年人们目睹了秘鲁附近发生的暖洋流.当年3月沙漠地区降雨量 多达100臺米.而前5年降水总和不足20毫米。结果是,沙漠变成绿 洲,几乎整个秘鲁覆盖着茂密的牧草,羊群成倍增多,不毛之地纷纷长出了庄稼……尽管人们也发现,许多鸟类死亡,海洋生物遭到破坏.但人们依然相信是“圣婴”给他们带来了丰收年。 几十年过去广.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有了比较新的理解。 首先,在科学上将厄尔尼诺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温度的异常增高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实际上,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 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 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流向亚洲,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 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流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 雨.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出现 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更重要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对生态、环境、气候乃至世界经济的影 响,人们对此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厄尔尼诺特别是强厄尔尼诺会给世界 经济带来巨大灾难。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吋,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 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 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 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 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比如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秘鲁是受害最重的 国家之一.事件发生前,秘鲁供应的鱼粉占世界的38%,1982—1983 年秘鲁的捕鱼量从过去的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美国作为鱼粉的代替品—黄豆的价格暴涨3倍.饲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使鸡的零售价猛涨;菲律宾干旱严重,导致椰子价格大幅度上扬,又使制造肥皂和清洁剂的成本大大提高……1997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报告指 出,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造成全球1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和潜在影响难以估计。 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己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 出来。多种迹象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经结束,开始向暖水期转换。科学家们由此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形成,并将持续到1998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的气候开始乱了套: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 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了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 值旱季却洪水泛滥。澳大利业发生数十年最严重的干旱,粮食持续减 产.经济作物破坏严重;印尼、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损失惨重,举世瞩目;厄尔尼诺还使美国东部出现少有的寒冬,造成能源、交通运输等经济损 失数百亿美元;东亚许多国家经历了少有的冷夏,水稻严重减产。这是 20世纪末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