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发布时间:2014-06-24 |
2008年以来,为推进《青岛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立法工作,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围绕气象灾害防御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除在本市多次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外,还于2013年3月份与市气象局组成调研组,先后赴厦门、上海等地进行了学习调研,为立法工作做了充分准备。本文结合参加调研的有关情况,对当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但调研中也了解到,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背景下,干旱、暴雨、雾霾、雷电、寒潮等多种气象灾害在青岛地区频繁发生,并且已占到自然灾害总数的90%以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当前,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是:(一) 预测预报精细化程度不高。目前,受气象理论研究水平制约和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气象主管部门对一些突发性灾害天气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加之我市在规划建设、站点布局、手段更新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还不能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匹配,于广大民众对气象信息大众化、生活化、精细化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 信息发布传播覆盖面不广。海域、农村还没有实现全域覆盖,大多数镇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偏远地区,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条件、通讯设施设备以及基层气象信息员缺位等因素影响,村民不能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海上作业人群和部分弱势群体尤为突出。(三) 部门联合和全民参与不够。受管理体制、责任划分等诸多因素影响,多数区市虽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但平时工作中还没有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协作形式固化单一,制约了气象信息服务向经济社会和民众生活其他层面的延伸和拓展。特别是在基层农村群防群控机制更是严重缺位,突出表现在组织能力差、处置能力弱、自救水平低。(四)专业人才和保障经费不足。当前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服务领域的拓展,气象事业发展急需高科技人才,但受编制和人员经费的限制,高科技专业人才引进遇到瓶颈,基层乡(镇)、街道因缺少专职人员,防御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无法开展,涉及基层气象台站的人员编制、科研经费、人员待遇、项目建设等问题急需解决。
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对策建议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安康福祉,各级政府和气象主管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一) 坚持规划先行,优化观测环境。调研发现,当前气象台站转移搬迁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厦门某天气雷达站建设不到十年,就因周围高楼建设影响观测需要重新选址搬迁。同样,在我市莱西、胶州、平度等市气象观测场也因城市建设问题,不得不进行重新选址和搬迁。不仅造成了巨大财产浪费,同时也因气象观测缺乏连续性,使某些坚持多年的研究项目失去了科研价值。上海市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他们在规划浦东区建设时,就把气象观测场选址在视野开阔的公园旁边,这样既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提供了良好的观测环境,又保证了探测环境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二)加大财力投入,创新管理模式。财力投入是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物质基础,例如,厦门市政府每年投入2700多万元用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其中,1200万元为人员补助经费,1500万元用于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仪器、设备运行保障,为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打下坚实的财力基础。他们还创新了责任划分和区域管理的新模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按工作部门划分责任管理区的办法,实行按行政区域划定工作的责任区,有层次、有重点的进行气象灾害的布控和建设,形成了分工明确、管理清晰、优势互补的防御体系,提高了工作实效,杜绝了部门之间互相扯皮的现象。
(三) 加强部门联合,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多个部门联合联动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是高效、扎实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前提。上海市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既有政府主导的联席会制度,又有气象部门主动联合其他部门开展的健康气象、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联系合作。气象局与卫生局联合进行哮喘等疾病预防服务、与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发食品安全预防服务、与环保局联合开展PM2.5空气质量预报等,为新形势下的联合联动机制探索了新路。
(四) 落实保障措施,支持基层建设。气象事业是一项民生事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为地方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全市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针对我市气候气象特点,加强科研,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的质量和精度。要着力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气象服务队伍,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将气象灾害信息传递给基层群众并组织采取科学的应急处置措施,切实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应对和防范气象灾害的能力。例如,上海市浦东区在所有社区、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均设置了无线广播系统,利用广电部门开设的专属频道,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基层单位及农村,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传输,为气象灾害防御赢得时间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加强科普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当前,气象灾害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采取主题日、科普讲座、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公益广告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增强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要探索建立由气象、农业、水利、教育等多个相关部门以及各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宣传网络,根据农民、海上及高空作业人员、中小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等的不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来源 :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