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亲历·触怀·比对---从汶川到芦山的嬗变 |
发布时间:2014-06-24 |
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和刚刚过去的芦山大地震,我都“幸运”地经历了。有人问我,再次经历大地震,你有何感受?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觉得两次地震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从汶川特大地震到到芦山大地震,应该说是一种嬗变,包括我在内的四川人,都在经历灾难的同时增强了防灾意识和面对突发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归纳起来,这种嬗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嬗变之一:“感”震意识增强。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家中的电脑前写作,当楼房摇晃、四周传来“轰轰”响声时,我根本没意识到那是地震。当时,我住的附近有一幢楼正在维修,我第一时间想到可能是那幢楼房倒塌、气浪冲击引起了我所住的楼房震动。后来摇晃加剧、响声更大时,我又想到是不是外面有人在放炮……直到半分钟后,才突然意识到发生了地震。而2013年4月20日,芦山大地震突然发生,楼房猛烈摇晃、四周传来各种响声时,我第一时间便意识到:地震又发生了。与汶川大地震相比,这次的反应速度估计还不到10秒,比上次快了几倍。
嬗变之二:避险能力提升。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面对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楼房,我当时在家中惊慌失措,先是冲到门口,觉得不妥,又赶紧回到屋内,但屋内四处都在抖动,于是又赶紧冲了出去,并不顾剧烈摇晃一气儿冲到了楼下……事后回想,地震发生时,从三楼以上跑到楼下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四周垮塌掉落的东西砸中。在芦山大地震中,当我意识到地震突袭后,虽然内心感到十分恐惧,但表现还算镇定,因为已看过许多关于防震避险的书,知道此时不能跑动,得赶紧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环顾四周,我跑到一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墙角,蹲下身子,双手抱头……直到第一波最强烈的震动过去后,我才赶紧从屋里冲了出去。
嬗变之三:应对突发灾难的能力有所提高。两次地震发生时,我都在雅安市气象局大院内,见证了该局领导和同事应对灾难的全过程。应该说,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雅安市气象局领导的反应速度也很快,当天下午,便派人紧急采购了矿泉水、面包等物品;当天晚上,所有的职工家属都被安置到防震性能较好的办公大楼内休息,气象保障服务也在震后很快恢复了。不过,面对此次芦山大地震,雅安市气象局的反应速度明显更快,地震发生后不到两小时,在有序的指挥和部署下,业务服务工作便得到了全面恢复,局里的气象应急车也紧急向震中芦山进发了。而在震中芦山,县气象局在省、市气象工作组的帮助下,工作、生活秩序也很快得到了恢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震后第二天,芦山县气象局职工、家属便吃上了热米饭,而当时芦山县城还处于停电、停水、停气的状态。当然,与汶川特大地震相比,芦山大地震造成的损毁程度和破坏范围要小得多,而且震中芦山县距离物资供应地——雅安市的距离更近,物质输送更便捷,但芦山气象职工家属在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工作和生活秩序,可以说汶川特大地震的应急处置经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嬗变之四:救援行动更理性、更科学。两次地震,我都在交通恢复后第一时间便赶往震中,亲眼见证了灾区的救援行动。2008年5月15日,我随四川省气象局组织的救援小组赶赴震中汶川,在从汶川返回的途中,有几名志愿者要搭车,最终,我们的车只装载了他们中的两个人。据这两名志愿者说,地震后,他们凭借一腔热血和激情,租车装载药品向震中进发,由于车辆性能较差,车在理县便抛锚了,之后,他们在灾区四处流浪,历经了很多危险,有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而此次的芦山大地震,参与救援的志愿者都比较理性,那种盲目自发进入灾区参与救援的行为大大减少了。地震发生当天,芦山县城虽然显得有些混乱,但人们的表情看上去相对比较平静,受灾群众排队领取矿泉水、方便面,经过统一组织的志愿者则在一旁默默忙碌着……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