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农业干早的减灾途径 |
发布时间:2014-07-15 |
农业干旱减灾途径有多种,如节水灌溉、允分利用自然降水、地膜或秸秆覆盖、少耕免耕、选用耐早作物、培肥土壤、化学抗旱制剂、人工降雨等, 现仅简单列出以下五种。 1、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有水资源地区,开展节水灌溉。 一是要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气候特点及水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我同许多农业区干旱缺水严重,无法充分灌溉,应推广不充分灌溉制度,即保证作物需水临界期或关键期灌水,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如华北地区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在麦田底墒充足的一般气候年份,在需水关键期和干旱期浇1〜2次水即时获较高产量,每次灌水量50立方米/亩。二是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膜上灌、膜下灌和改进的沟畦灌溉等技术,有明显的节水、增产、节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效果。 2、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降水有效利用率。在有一定降水量的缺水地区和旱地农业区,要把农作物消耗灌溉水为主。改变为消耗土壤水和自然降水为主。如山东省垣台县采取广积雨水、巧用雨水、开发利用土壤水、减少开采地下水、严禁超采地下水等综合措施,地下水位逐渐上升,全县地下水基本保持采补平衡,农业产量增加。 在山地丘陵缺水区发展集雨工程,即通过汇集房屋屋面、庭院、公路、 乡村道路、天然坡面等的雨水进入蓄水窖,留待干旱期灌溉或人畜用水,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甘肃定西县已修建水窖3万眼,发展灌溉面积6 000h㎡,果园、蔬菜大棚66.7万h㎡,初步形成了 “梯阳、水窖、地膜、 微灌、良种、化肥”六组合的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3、化学制剂抗旱。抗旱农业化学制剂如保水剂和黄腐酸(FA)抗旱剂、抗旱型种子包衣剂等无毒无害,保水抗早性能强,适用于各类地区。在干旱和干热风条件下,抗旱增产效益显著,一般可增产12%〜15%,在正常情况下也可增产。这些制剂已在全国很多地区示范推广。近年来也有一些新产品如新型抑制蒸腾剂“农气一号”、抗旱型种衣剂绿地隆等也开始推广应用。 4、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是在自然冰晶不足的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产牛大量人工冰晶,促进降水的发展。同时由于冰晶凝华潜热的释放,使云体温度提高,促进上升气流发展,进一步加强成云致雨的过程。 大量试验表明,对于适合人工增雨的云,在适当部位适当时机采用适当催化方法,可以达到增加降雨的目的。我国人工增雨工作正在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5、因地制宜的农业干旱综合调控技术。在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单项抗旱技术难以有效抵御旱灾,必须实施综合集成抗旱技术。 根据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开发的华北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休系和根据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开发的抑蒸集水集成技术体系均属此类。 华北农业干早综合应变防御技术体系集农业干旱识别、秸秆覆盖、深松、底墒科学利用、有限水分胁迫效应、化学制剂及补充灌溉于一体,在冬小麦生育过程中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减轻了严重干早的影响,提高了产量,显示出有力的减灾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