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农业洪涝与湿害的概念与发生概况 |
发布时间:2014-07-19 |
洪涝与湿害是由于降水过于集中或时间过长,导致的农田地表积水或地下水饱和而造成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的农收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毎年因洪涝造成的粮食和经济损失约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的27.5%左右,个别严里雨涝年,损失更严重,例如1991年江淮地区发生洪涝,仅安徽、江苏两昝粮食就减产120亿kg 。雨涝主要发生在夏季,但春,秋季甚至冬季也时有发生,例如1982——1983年冬季,华南就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渍涝灾害严重的年份,作物受渍涝的时间可长达20〜70天,造成颗粒无收。农田渍涝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使气候变化速度加快。 洪灾主要指由暴雨或急骤融冰化气、水库垮坝等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水量迅速增饺,水位急剧上涨,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园林,毁坏农舍和农业设施形成的灾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冰川洪水、溃坝洪水等;按形成洪灾的区域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洪灾、平原地区洪灾、滨海地区洪灾。洪涝灾害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山区洪涝灾害以山洪冲击为主,山洪易涨易落、流速快、破坏件大;丘岗地区洪涝灾害以内涝型和冲击型为主;平原湖区洪涝灾害以内涝型、倒灌型和溃堤型为主。山地洪灾与暴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分为普通山洪与泥石流两种不同性质的洪灾。山洪主要指发生在山区溪沟、小河的洪水,流域面积一般在100k㎡以下,由于地面坡度、河道比降陡,山洪流速大,冲刷力极强,山洪的种类主要有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消融山洪或几种因素混介形成的山洪,其中以暴雨山洪分布最广。平原地区的洪灾指江河上游来水最超过下游河道宣泄能力,或湖泊水量超过最大容水量,导致洪水漫溢而造成的洪灾, 一般以漫淹为丰,与冲击型为主的山洪有较大区别,洪水的流速缓慢,冲击力较小,退水迟缓,淹没历时长,沿海地区在有些河流入海处,由于海啸、 海潮、海水倒灌等也会导致农田受淹,农业设施受损,发生洪灾。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可发生的洪水灾害有多种类型,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暴雨洪水居多,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南方一些地区春季也可能发生;中东部地区以暴雨洪水为主,西北部地区则多融雪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沿海可能出现由风拢潮或海啸引起的洪涝;北方地区在冬末早春回暖之际,河流上游解冻,流冰在下游积聚形成冰坝阻断,导致河水漫溢成灾。洪涝灾害与湿渍害对作物的危害有所不同,洪灾主要是由洪水径流冲毁设施、淹没农田而造成损失。 涝灾主要指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造成农田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使作物受淹,在受淹的持续时间超过作物的耐淹能力后而造成的灾害。与洪灾的区别在于洪灾是由河流漫溢或堤防溃决造成的,涝灾是由降水过多,较长时间的地面积水造成的;洪灾的破坏性较强,可毁坏各种农业设施、牲畜与庄稼,对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涝灾一般只影响农作物。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冻涝,因农田灌溉不当或大量融雪在冻土层上出现积水而形成涝灾。 湿(渍)害是指因长期阴雨(降水强度不一定很大),地下水位升高及洪、涝灾过后排水不良或早春积雪(或表面湿冻土)迅速融化,在土壤尚未化通时水分下渗受阻等,使作物根层土壤持续处在过湿状态,土壤中有不透水的障碍层,如:砂礦层、黏土层等,使作物根系长期被水浸泡缺氧,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的灾害。渍害发生时,土壤水分过多会使田间空气湿度增大,易引发病害。湿害可就其成闶分为儿种类型,如: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农田长时间积水,因雨涝成渍而造成的积水型湿害;农田受河湖水位影响或有灌溉而排水不应,使地下水位长期处在作物根系活动层内,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达到表土,耕作层土壤含水量接近或超过田间持水量,因湿致渍的潜(湿)渍型湿害,此类湿害广泛分布在河流冲洪积平原等地;农田有礓石层或黏土层存在,透水性差,受其阻隔,降水难以向深层入渗,作物根系长时间被水浸泡,导致作物呼吸作用减弱而窒息受害的礓渍型湿害;地下水埋深浅,可溶件盐随潜水蒸发积聚于土壤表层,耕作层盐碱累积超过怍物耐盐碱能力,使作物殳害的盐渍型湿害,也是农田湿害的一种特殊形式。 湿害与洪涝虽可从概念上明确划分,但在实际中往往难以分割。有时在 同一区域由于地势不同,在雨水过多时部分地段作物被洪水淹没,而部分地段较高,只发生涝害.因此常统称为洪涝灾害。洪涝灾的危害包括洪水的机械损伤(如撕破叶片、折断茎秆以及全株倒伏)和水分过多对农作物生理机能的破坏,前者是显而易见的,后者则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在许多地区涝和湿渍也进共存的,如水网圩区、平原洼地、山区谷地等既易涝又易渍,往往涝灾与渍害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或因同一次降水过程而形成的,因此, 常将二者统称为渍涝或涝渍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