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农业洪涝与湿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
发布时间:2014-07-19 |
洪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仅次于旱灾,1950—2005年的资料分析表明, 我国每年平均洪涝而积为936万h㎡,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布。20世纪50 年代至60年代中前期洪涝成灾面积较大;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洪涝成灾面积较小;20世纪80年代未以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成灾率持续在50%以上,尤其是20叶纪90年代,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大洪灾,1991和 1998年受涝面积分别为2 460万和2 229万h㎡,成灾面积达1 400万h㎡左右,20世纪90年代平均洪涝面积达1 487万h㎡,相当于1955年的1.6倍;进入21世纪洪涝成灾面积虽略有下降, 但2003年黄河、淮河流域出现暴雨洪涝,受涝面积达1928万h.。。。;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再度发生1954年以来的严重洪涝灾害,使农业遭受严重损失。 涝渍灾害发生区域多在降水丰沛江河的流域,研究农明:我国的涝渍灾害的主要发生区域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黄河流域的关中平原;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淮河流域的淮北平股、滨湖洼地、里下河的水网圩区;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湖区的滨湖区域、沿江诖地;珠江流域的珠江三角洲;此外,还有部分河谷平原受地下水位影响也是渍涝灾害的多发区。据统计,全国易渍涝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左右,其中以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影响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部分易涝渍地区的涝渍灾害发生时期主要处受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布影响,同时受土质和地形的影响也较大,但在东北地区, 由于冬季严寒,在冬春季节转换之际,土壤化冻时耕作层内存在冰冻层,阻碍了表层土壤水分下渗,形成春融期的渍涝灾害,影响作物播种。 不同区域洪涝与渍害的阶段分布十分明显,华南出现的时间最早,3-4 月间静止锋常停滞在华南,会发生湿害:4月常射洪涝灾害,但洪涝较多的是5 - 6月。长江中下游4-5月多为湿害,6 -7月梅雨季常发生洪涝灾害。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地区7-8月为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时期。沿海各省因受台风影响,洪涝灾发生期较长,从浙江南部到广西沿海5- 9月均会发生,海南岛主要在8-10月,江苏、浙江沿海为6-9月。云南、贵州、桂西、四川夏季有洪涝灾害,秋季秋雨连绵,产生湿害。 受雨带分布影响,我国春季以湿害力主,涝害其次,局部地区有洪水。 江淮地区春季常有连阴雨.导致发生大面积湿害。东北三江平原冬季降雪量过大的年份,早春迅速回暖,积雪融化,土壤尚未化通时气水下渗受阻,常发生湿害甚至涝害。在北方地区冬季河流封冻,当春季上游回暖时,河流上游部分冰冻融化,水和冰块一起向下游流去,在河床上堆积,形成冰坝,堵住流水,致使河水漫溢,淹没农田,发生洪涝甚。在华南,春天也常发生洪涝害。我国绝大部分农业区降水量集中干夏季,常因降雨时间过艮或短时间内连降暴雨,总雨量过大而发生洪水或涝害。因此,夏季以洪水为土,涝害其次,局部地区有湿害。北方平原地势低诖地区,排水不艮,夏雨稍多,土壤水分就处于饱和状态而发生湿害。入秋后雨量迅速减少,涝害比较少。局部地区的大雨、暴雨会引起小范围的积水而发生涝寄。连阴雨持续时间过长、 雨量过大,会导致大面积湿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