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高温热害对水产养殖业的灾害 |
发布时间:2014-07-31 |
高温也会给水生生物造成热害。当环境温度超过了水生生物生命活动的: 温度上限时,水生动物就会因昏迷而导致死亡,水生植物也可能因环境温度过高而受害。在我国南方,表层水温超过35℃的几率较大,而35℃的水温会造成育珠蚌的热昏迷现象。育珠蚌如果长时间处于热昏迷状态,对珍 珠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有明显的影响。35℃亦是对虾养殖的临界高温,当水温达到35℃以上时,对虾也易死亡。此外,当水温超过30℃, 幼蟹极易死亡; 成蟹在水温高于38℃时不能正常活动,40℃时易死亡(陈平等1994)。如果水温持续高于25℃,扇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生长也受到抑制,一旦再遇风雨灾害,便大批死亡。1994年山东烟台市气温和海水温度均异常偏高, 海湾扇贝发育不良,“离水即死”,该市西口养殖场高温期分苗后死亡率达 40%以上,产凉低,效益很差(丁仁成等1998)。 高温也会对鱼苗孵化造成危害。据研究,对四大家鱼鱼苗孵化形成危害的高温指标为:连晴2天且日平均气温上升至28℃以上(杨柏松等1984)。 所以,在初夏季节进行鱼苗人工繁殖生产,要注意防止高温热害。 髙温还适合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导致其些细菌性传染病或病毒性传染病暴发,危害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在我国南方,夏季的高温使草鱼易得烂鳃病、赤皮病等。如:水温在25〜35℃、久晴不雨时,草鱼出血病流行;在水温高于28℃时,草、青鱼肠炎盛行;水温27〜34℃时,鱼的烂鳃病最易发展;水温25〜35℃时,出血性腐败病最为流行(罗森波1995)。 海带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13℃,因而位于36°N的青岛是我国海带自然分布的南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向长江以南移植海带已取得成功。但在东海海域养殖海带,便存在着高温热害,使将海带难以度夏,并且品质较差。福建一带养殖海带,在11月上中旬分苗期,若出现明辅的“小阳春”天气,即造成水温增高至20℃以上,就会发生烂苗,使海带生产受损。而对于灵一种经济海藻紫菜的养殖生产,一旦遇上“十月小阳春”天气, 曰平均气温达20.℃以上,雾,露日数多,则色素变淡,甚至烂掉(褚仁海 1984)。 从上述事例可以苕出,对于不同种类的水产生物,或者同一种水产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造成高温热害的温度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相差很大。 我国沿海绝大部分地区盛夏的日最高气温,几乎每天都在33℃以上,表层水温一般与气温比较接近,最大不过相差1〜2℃,也经常维持在30℃左右。这样的水温远远超过虾、贝类等养殖品种的最适生长水温,影响它们的快速生长。因此,在生产上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养殖池的日换水景、提高养殖池水位,或各在精养池上方加盖黑色遮阳布等。对于淡水和海水珍珠养殖,为避免高温热害,应及时将育珠蚌下降到较深水层。 此外,复季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也会给水产生物造成危害。如:1980 年6月中旬,江苏省吴县突然下暴雨,6月10 —15日期间,太湖水产养殖试验站鱼池平均水温为28 ,16—— 20日则下降到23℃,21日暴雨过后,水温又降至22℃,12日雨停天晴.水温又突然猛升到29℃,水温日际变化达7℃以上。水温虽然没有下降到育珠蚌正常生理活动的下限,但这种剧烈变化却超出了蚌体的忍受范围,从而仍然造成了育珠蚌的大批死亡。草鱼病毒 性出血病大多数也发生在水温几次陡降后又上升过程中,而疾病的流行又多集 中于7月底至8月上旬的高温之后,但不管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发病,死鱼高峰一般也在水温陡降后又回升到较高水温的时间内(左文功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