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分布概况:水稻主要病虫害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分布概况:水稻主要病虫害

发布时间:2014-08-07

水稻主要寄虫包括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害 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

  1、三化螟。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日本南部。我国南方稻风皆冇分布,北方已达38°N,以沿海和长江流域平原稻区受害重。三化螟是专食性昆虫,在我国广大稻区,水稻是其唯一的食料,仅个别地区曾报道它可取食野牛稻并可在其上越冬。三化螟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在水稻苗朗和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初期为害严重。各地水稻发肓期不同,三化螟为害的时间不同。一般发生年份,为害率在%〜10%,发生重的年份,损失产量在20%以上、我国三化螟分布区内,每年发生的世代数,从南向北或从平原向高原逐渐减少,有2〜7个世代的变异。海拔1800 m以上的地区,发生2〜3 代;长江流域以北至目前分布北限,发生3代;长江流域中下游,毎年发生 3〜4代;华中各省大部、华东中南部、台湾北部、四川盆地、云贵髙原部分、广东、广西北部,发生4代;位于22°〜25°N之间,发生4〜5代;位于20°〜22°N之间,发生5〜6代;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区,发生7代。

  2、二化螟。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和印度、埃及等地。我国分布北达黑龙江克山县,南至海南岛,东起合湾,西至云南南部和新疆北疆的主要稻区。 南方稻区以海拔较高的山区、丘陵地带为多。二化螟食性较杂,主要寄主有水稻、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稗、慈姑、蚕豆、油菜、游草等。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斯为害严重。各地水稻发育期不同, 二化螟为害的时间不同。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二化螟在我国一年发生1〜5代。其中4444°N以北地区,年发生1代;32°〜 36°N之间地区,年发2代;26。.〜32.。。。之间地区,年发生3〜4代;20°〜26°N之间地区,年发生4代;20,,,N以南的海南岛,年发生5代;在地势复杂的云贵高原地区,因受海拔卨度和温度的影响,年发生2〜4代。

  3、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各稻区皆有分布和为害,何以南方稻区发生量大,为害重。幼虫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为害叶片。水稻受害后千粒重降低,空秕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一般减产2〜3成,重的达5成以上,大发生时稻叶一片枯内,甚至颗粒无收。稻纵卷叶螟除主要为害水稻外,还能为害粟、甘蔗、玉米、高粱、小麦等作物。稻纵卷叶螟在我国一年发生的世代数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形成的温差而异,且世代重叠。台湾南部、海南岛、云南元江和西双版纳一年发生9〜11代,周年为害,无越冬现象;南岭以南的两广南部及福建南部年发生6〜8代,此区常年有部分幼虫和蛹越冬;南岭以北到的长江中游沿江南部地区及重庆年发生5〜6代,此区有零星蛹越冬;长江以北到山东泰沂山区至陕西秦岭一线以南地区年发生4〜5代,此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泰沂山区至秦岭以北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各地年发生1〜3代。

  4、纹拈病。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也是我国水稻三人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早、中、晚稻上均有发生为害。纹枯病是我国分布和为害最广的病害之一,其发病范围和损失程度往往超过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秕稃谷率增加, 千粒重降低,严重吋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 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纹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严重时可扩展为害穗部,并深入茎秆,以分蘖到抽穗期为害最重。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以高温、高湿时最快。发病的气温范阳为18〜34℃、流行期的适温为22〜28℃;发病相对湿度为 70%〜96%,90%以上最适宜。高温、高湿相配合,蔓延快,发病重。长江流域,纹枯病常年始病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至9月下旬、10月上旬。 气温降至22℃以下,病害逐渐停止。因此早稻在孕穗前,由于气温较低,病势扩展缓慢;孕穗后,气温升高,如逢梅雨季节,病害发展迅猛,这一时期是病害流行的高峰期。中稻处在拔节至抽穗斯,如遇适温多雨年份,病情发展快而审。单季晚稻.分蘖期在雨季,拔节期在旱季,又在搁田期间,病害受到抑制,到孕穗期如遇高温多附,病势回升。8月底至9月中旬,双季晚稻进入孕穗至抽穗阶段.如大阴多雨,温度又适宜,病情可出现一个上升期, 但以后气温逐渐降低,病害受到抑制,所以双季晚稻的纹枯病,往往不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纹枯病已成为水稻三大病害之首,其直线上升与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被农民称为“富贵病”。

  5、稻瘟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 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3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水稻而引起的病害, 它在田间表现的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 茎节瘟、穗茎瘟和谷粒瘟。其中以叶瘟、穗茎瘟为害最重。稻瘟病发生与品种抗性及不同生育时朋、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有关。一般拔节期较抗病,苗期、分蘖期和拙穗期揚感病;植株徒长易感病;长期深水或缺水也易发病; 气候因素则以温、湿度影响最大,在20〜30 ℃、相对湿度90%以上时,很易发病,若阴雨连绵,则会引起大流行。一般7月份左右叶瘟易发生,八九月份则穗萃瘟多发生。

6、白叶枯病。我国水稻一大病害之一。除新疆外,我国其他地区均有发生;以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发生普遍。稻株受害后,叶片干枯,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一般在沿海、沿湖、丘陵和低洼易涝地区发生较为频繁,籼稻发病重于粳稻, 双季晚稻重于双季早稻,单季中稻重于单季晚稻。病害流行与否和流行程度,受品种抗性、气候条件和栽培因素等影响。白叶枯病一般在气温25〜30℃、 相对湿度85%以上、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的气候条件下暴发流行。20℃以下,30℃以上,发病就会受到抑制。天气干燥,湿度低于80%,则不利于病菌的繁殖。早稻在5—6月、晚稻在7 —9月.雨量、雨日偏多,相对湿度高,日照偏少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病菌能借灌溉水、风、雨传播到较远的稻田。低洼集水、大雨涝淹以及中灌漫灌,往往引起连片发病。在风雨交加时, 病菌可依风速强度和风向传播,传播半径为60〜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