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提高生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
发布时间:2014-09-11 |
1、加强生态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国家与地方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气象卫培工程和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 建立完善雷电、酸雨、臭氧、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网,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生态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2、加强生态气象灾害预测预报。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分灾种生态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灾害性大气: 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合风、暴雨(雪)、浓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实现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3、及时发布生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抓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拓展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功能,增加信息发布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发布接收子系统。完善和扩充气象频道、气象手机短信预警发布系统、数字卫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发布渠道相结合, 及时发布台风、暴雨(雪)浓雾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或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警报器等设施接收和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扩大预警信总覆盖面。加强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和领域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农村乡镇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信息进村人户工程建设,完善海洋气象广播系统,进一步畅通农村、牧区、山区、 海上等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