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已观测到的农业气象灾害影响事实:洪涝 |
发布时间:2014-11-16 |
气候变化导致我国洪涝灾甚加剧。1951--- 2007年,我国洪涝灾害的年平均成灾面积为563.6万h㎡,按年代平均,50 ,60,70,80 ,90年代分別为430. 3万,525.9 万,287.6 万,558. 8 万和 859.3 万h㎡,2001—2007 年年平均成灾面积为770.1万h㎡,其中严重洪涝年份,农田成灾面积可达1 000 万h㎡以上。 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淮河流域降水明显增多,洪涝加剧。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严重,1991年江淮地区持续性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 200亿元,1994年全国洪涝灾害损失是1 500亿元,而1998年全国特大洪涝灾害损失超过2 000亿元。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仅次干旱灾居第二位,因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粮食占灾害损失总量的25%。照龙江5个典型洪涝年粮食单产平均减产达200.2kg/h㎡。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725个县中有近1/3属洪涝高脆弱性地区。20世纪90年代成为继50年代后洪涝灾害高发的10年。其中1991,1995,1996,1998和1999年是5个洪水严重的年份.并且每一次洪水都伴有严重的极端降水事件(张琼等2001)。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继1954年之后出现一次全流域大洪水,不少地区出现了异常频繁、特別集中的强降水事件, 湖北黄石7月22日降水最达360.4mm,武汉7月21日降水量达285.7mm,湖南桑植7月22日降水量达291. 7mm,降水强度之大都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髙记录。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181个县(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于1991,2003和2007年先后发生了3次严重的洪涝灾害,严重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加剧态势。2003年夏,淮河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受灾面积达520万h㎡,成灾340万h㎡,绝收120万h㎡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2007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6月29 日到7月中旬,淮河流域除有2天间歇外,持续强降雨,流域面平均雨量290mm,比历史同期偏多3〜5倍,折合降水总量785 亿立方米。其中,300mm以上降雨面积为14.76万k㎡,占流域面积的54.7%; 200mm以上降雨面积19. 77万k㎡,占流域面积的73.2%;最大雨量点在安徽临泉,为852mm,给当地农业和人民财产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发生年和20年一遇洪水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可能发生超过上述频率的特大洪水。我国现有易涝耕地 5 000万亩,部分大江大河的防洪能力只能防20年遇的洪水,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更低,抗灾能力很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收的稳产和增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