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青海植被严重遇化的原因

青海植被严重遇化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5-01-30

1.气候干旱化程度加剧。近800年来,青海气候出现了1176〜 1380年、 1433—1492 年、1582〜1742年、 1913—1990 年4 个相对少雨期,时间长达500佘年。期间,降水量偏少,气温升高,蒸发量居髙不下。尤其是1960年以来,气候干旱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对省内25 个气象台站1961〜1990年降水量与蒸发量进行比较,各地的年均蒸发量在降水量的1. 5〜194. 6倍之间。这种趋势直到进入20世纪年代,各地的降水量开始有较大的增加后才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 与1992年以来宵内连年进行大规模的飞机、高炮人工增雨成正的相关关系。

  2、气温增高。资料表明,省内各地年代平均气温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有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0.2〜0. 3℃/10年。90年代前六年的年均气温与60年代的平均气温相比,升高了0.8℃。西宁、格尔木、贵德、尖扎等地的日最髙气温,1999年连续多日在30℃以上, 创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与此同时,各地的日最低气温明显上升,气愠日较差普遍减小。原先,即便是最热的7月、8月,高原各地早上给人的感觉仍然是丝丝凉意,需要增穿衣服。如今,人们的这 种感觉口趋消失,昔日的“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除了 ‘‘午穿纱”生命不息、面目未改以外,其他仿佛已经成为历史,而旦也不可能再有“将来久

  3、大风次敉增加,平均风速增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西宁、贵德、民和、玉树等地4月份的平均风速与60年代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共和、刚察、祁连、 冷湖、大武、玛多等地,平均风速和大风次数的增加幅度则极为明显。 60年代的10年中,刚察县共出现大风409次,沙尘暴123次,而70、 80年代,大风日数则分别出现了540次、529次;沙尘暴日数分別为154次和151次。

  4、鼠害、虫害的影响。据青海省有关部门1996年调查,全省草原鼠害面积约万亩,虫害发生面积2580万亩。鼠虫害发生总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江河源地区,鼠洞密度高达89 个/亩。海南州每年有4亿公斤的牧草被它们吃掉,相当干30万只羊一年的饲料。尖扎县扎滩乡1995年草原蝗虫发生面积10多万亩,约占全乡可利用荜场面积的12%。

  5、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人口增加。50年来,青海宥的人口从1949年的3万增加到1999年512万人,为原来的3.5倍。如果说柴达木盆地曾经有 过的平挣萣因为有限的人类活动勹沙溴生态保持了一种相对平衡的 话,那么,这种平衡随着人口从1950年的1.6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2 万多人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犯规,使得沙区严重恶化。柴达木盆地曾经有过的平静目前不仅已不复存在,连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威胁。

  (2)乱砍乱伐。青海的森林覆盖率为2.59%,不仅是全国最后一位,而且大大低于全国16.6%的平均水平。柴达木圆柏曾因其树龄长和独特的生态、经济、科研价值引起过世界广泛的关法,但现已所剩无几了。格尔木市西58公里处那片柴达木盆地唯一的胡杨林,蒙古人称之为“陀拉海”.意思是胡杨林广大如海。如今,这片“海”在经 受了800多年干旱和风沙的摧残以及人们大而积的垦荒、砍伐之后, 右岸台地上大片的胡杨树杆由边往里已被黄沙深深浅浅地掩埋了。 由于垦荒灌溉,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树因根系缺水滋补而大量死亡。 从20世纪邪年代到90年代初,仅30多年的时间,“海”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二,树的密度每百平方米不到2棵。格尔木市人格勒乡一个普通农户原来一年烧饭、取暖至少烧掉5000公斤红柳根,而且菜园的 篱笆、马棚、猪圏用的全是红柳根。小灶火,仅200来户人家,过去一年挖掘的柳根曾高达200多万公斤。

  (3)毁林毁萆,开荒种地。1956年,乌兰县希里沟采伐桕木1640 立方米3964年,查查香卡农场砍伐柏木434万公斤,毁林800亩。 最初,柴达木盆地开垦土地125.9万亩,后因种种原因,又不得不撂 荒、弃耕万亩。1958〜1963年,刚察县毁草垦荒274万由,此后, 虽然弃耕还牧124万亩,乎整恢复草地150万亩,伹造成的恶果迄今难以弥补。

  (4)超载过牧,掠夺性经营。草原草场的载畜量一般情况下取决于草场的自然产草量,但天然草场的产草量主要又取决于当地的水、 热条件。若水、热条件好且组合适宜,产草量就高,载畜量也会相应增多;反之,载畜量就少。

  青海牧区草场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气候严寒、少水、多灾,夏秋草场利用时间短促,客观上造成了草场的季节不平衡性。目前,全省草食畜存栏数2090万头(只),为解放初期的2.7倍,真实的数量还远不止这些。草畜矛盾日益突出。以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该州有 5337万亩草场,牲畜存栏数控制在300万头〈只〉以内比较科学,但在这块本已遭到严重破坏的草场上多年以前就挤栖着385万头(只) 牲畜。多年以来,省内其他地区也都在草场面积和亩产草量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长期超载过牧的现象。牲畜对草原的过度践踏啃食,使牧草来不及结籽便夭折,丧失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得不到再生和更新,结果草场退化。

  (5)挖金和采掘。海西州与兰县怀义他拉乡原来每年都有上万金农涌入,破坏草原上万亩。海西州全州每年要进入沙娃5〜10万人, 连同以固沙文明的马兰草也被连根挖出。在连续多年最原始的挖掘下,昔日的绿原已面目皆非,取而代之的是直径几米甚至是几十米的 沙坑。此外,全省还有数不清的人在挖掘虫草、中药材和其他野生植物。

  (6)经济建设的影响。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城镇、工程、公路、铁路等项建设,对草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公路的修筑、改建和拓宽过程中,往往都是在运输、修路两不误的情况下进行。由于没有备份公路,汽车需走便道,而所谓便道就是莨接从草原上行驶,车轧气熏之后,青草遭殃。更为糟糕的是,修路时不是在指定 的位置取土,而是就地取材,致使公路两边大最的草地遭到破坏.

(7)偷捕滥猎。青海省原本是野生动物保护较好的地区。随着生态环堍退化,人类活动增加以及大诚农药、鼠药的使用,物种生存条件恶化,分布范围缩小,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其总类数的15%〜20%,髙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一些物种变成濒危物种。 尤其是不法分子大肆猎杀野生动物,致使猫头鹰、雕、狐狸、猞猁、棕熊等鼠类夭敌大量减少,造成草原鼠害的蔓延之势。研究表明:草势长得好的地方,水土保持较好,不适合鼠类的生活习性,如果草深高于15厘米,田鼠就会迁徙;髙原鼠兔也因需要开阔的视野而离开; 高原鼢鼠由于视力退化,在草深草密的地方防御能力最差,更难在这里休养生息。因此,牧草的生长态势越好,越不利于鼠类的生存。相反,牧草的生长态势越差,草原发生严重退化,则十分有利于鼠类的生存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