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青海气象台站网建设的历程 |
发布时间:2015-02-05 |
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省仅有2个测候所和西宁飞行场气象台及几个县雨钻点,气象职工数十名。解放以后,青海省气象站网的建设有广迅猛发展,1&54年10月,青海贫 气象局成立(当时局本部18人),气象职工人数增至133人。到1961 年,全省共组建了 103个标准化的气象台站,职工队伍发展到992 人,业务范围也较以前有了拓宽,为我国气象资料的积累和国防建设 及青海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加之有关工作人员当时决策水平较低,对国情、省情以及当地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在气象台站网的建设过程中过多注意了人的革命热情、政治觉悟和气象建站工作的三性(代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要 求,对人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高海拔地区气象工作的艰苦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了先是盲目建设,尔后又大批下马以及台站不断搬迁的局面。截止到1962年年底,全省气象台站数量经过撤并,仅剩下48个,职工人数精简至593人。以后30 多年间又陆续恢复和组建了8个。1963〜1997年,全省气象台站数量基本上控制在56个左右,在职职工总人数保持在1300〜1600人之间,离退休职工人数从0逐步增加到1994年的364名,占全省职工总数的18.4%。1997年以后,青海省气象局又对一些艰苦气象站和气候站进行撤并调整,到2000年全省气象台站总数为52个,在职职工人数1503人,退离休人员总数增加到645名(其中离休人员40 名)。 从离退休人员的自然死亡情况来看,省气象局干休所1985〜1993年9年间,平均每年正常死亡1 8人,约占离退休人数的 ,死亡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52岁,平均寿命约57岁,低于全国平均寿龄。 全省气象职工为了开发青海,建设青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髙寒缺氧,气候恶劣的青海高原,住帐房、吃炒面,战严寒,斗风沙, 观云测天,注视着风雨变幻,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了高原气象事业,为青海高原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付出可辛的劳动和心血,许多人积劳成疾,受伤致残,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需要指出的是,全省52个气象台站中,几十年来或因撤消后重建、或因随当地政府搬迁、地表下沉、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太差,难亍生活下去等先后迁址多达百次,个别台站连搬迁观测场在内竟达8次之多,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气 象职工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基层气象台站两个文明建设的歩伐。 1953〜1985年,中央和省上对全省气象部门的基建投资及省气象局的自筹资金〔不含州、县投资)为1764. 9万元,1986〜2000年全省基建投资额累计髙达9763.3万元。投资额并不算小,但不少基层台站的外部景观却仍破破烂烂,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今后基层气象台站的基本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方便生活和科学规划”的原则进行。特别是海拔3000米以 上艰苦台站的基建,应本着“小型多样、实用够用、坚固保暖、舒适美观、适度超前”进行,决不可不顾质量而只顾面积,不顾长远只顾眼前,贪多求人,再走3〜8年就要重复建设一次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