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青海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增雨 |
发布时间:2015-02-11 |
青海省的人工增雨工作,主要是从改变当地云的微物理过程着 手,通过飞机、高炮、火箭、焰弹或地面燃烧炉往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 强冷却剂诱发冰晶效应,从而延长降水云的生命,增加降水量。 1959年3月,省气象局人工控制天气室首次在大酋山上燃烧碘 化银进行降雨试验。试验共进行了 18次,10次成功,6次无效果,2 次效果不明显。 1976年5月9日,各防苞炮点进行了 6个多小时的高炮增雨作 业(从池面向层状云、混合云和对流云中发射内含碘化银炮弹,利用炮弹爆炸后所产生的声波、次声波和冲击波加速云内水滴的合并与 碰撞),投入碘化银1.5公斤。炮点下风方出现降水中心,降水量9.8 毫米,炮点上风方则为8毫米。8月,省气象科研所利用降雨土火箭 进行增雨试验。与此同时,使用“三七”高炮进行增雨试验,收到了较 好的效果。同年9月至翌年3月,东部农业区大面积严重干旱。在军 航、省有关部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的协助下,4〜5月,首次使 用武汉空军13师的伊尔-12运输机,在海东、海南、黄南等地开展飞 机增雨试验。飞机共飞行4个飞行日,作业5架次,耗碘化银5公斤、 四聚乙醛50公斤。1978〜1979年,飞机增雨又进行了 12个作业日, 两年共投入经费20余万元。作业区内勻班史同期平均降水量相比, 平均增加降水量52%,有效地缓解了农业区的干旱。 1991年6月,东部农业区持续高温,旱情严重,省人影办先后在 海东5县进行高炮增雨作业,耗弹3596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 情。 1992年,省政府拨款50万元(实耗47万多元、决定3月20日 〜5月31 口在东部农业区及青海湖环湖地区约5万平方公季,的区 域内进行飞机增雨(主要是从飞机上向层状云和以层状云为主的混 合石中播撒液氮)和“三七”高炮人工增雨,先后进行10次飞机增雨 作业,航程约7300公里,累计影响区域26万多平方公里。与此同时, 适时进行高炮增雨,在个作业日里,共作业462炮次,耗弹4113 发。在整个怍业期间,怍业区内平均降水量9毫米,投入产出比为 1 : 62,夺取广抗旱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此,中共海东地委、行署代表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192万各族人民发来感谢电。增雨作业期间,主管 副省长马元彪、省政府秘书长韩昌实等领导同志多次去13师机组人 员下榻的柴达木宾馆看望和慰问机组及省气象局作业人员。5月30 日,省委书记尹克升、省长金基鹏在靑海宾馆接见并宴请13师10名 机组人员和省局的增雨作业人员。 1993年,省政府拨款50万元,要求省气象局继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面积仍然是省内东部地区约5万平方公里。5月21日武 汉13师的增雨飞机从武汉飞抵西宁机场,10名机组人员仍然住在 柴达木宾馆。飞机和高炮增雨作业(飞机仍使用液氮为催化剂)20多 天,因海东、黄南等地降水过多,出现涝象,主管副省长马元彪指示停 止增雨作业,全年花费增雨费用24万多元。 1994年3月22日〜5月30日,根据省政府要求,省气象局人影 办继续在东部地区约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搞飞机增雨(省政府拨 款仍然是50万元,用液氮作为飞机增雨催化剂)和高炮增雨,再次取 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后,省气象局所做的社会调查结 果显示,飞机人丄增雨的作用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形成了共识别。 1995年4〜5月上旬,由于东部农业区土地墒情较好,飞机增雨 作业的次数较少,仅弃4架次(用碘化银作催化剂),10个小时。根据 当时的墒情,主管气象工作的副省长马元彪指示停止增雨作业。5月 7曰增雨飞机返回武汉。不料自此以后海东地区一直没有下雨,气温 急剧升髙,部分地区再次出现了旱情。此时,主管副省长易人,改为刘 光和副省长主管气象工作。5月12日,刘光和副省长指示省气象局 有关领导同志:“做好抗旱准备工作,想办法继续进行飞机人工增 雨”。翌天,省局派王同祯、德力格尔二同志去兰州与甘肃省气象局朕 系协商,借用甘肃省租用的增雨飞机来青海进行增雨作业。甘肃飞机 来青海作业2架次,效果显著。 1996年4月10日〜6月2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架次,飞行9 小时分,(用碘化银作作催化剂)增雨成功率达83%,作业.区增雨 1.84亿吨,受益面积7500万亩,经济效益约1800万元。 1997年,3月16日〜6月8日,在省内东部地区5万平方公里 的区域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5架次(用碘化银作催化剂〉,对解除农业区旱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有5个州(地)政府、5个县政府和 一个牧场,省气象局表示慰问和感谢。此外,4月4日,作业飞机在黄河上游试飞成功,4月16日,代省长白恩培同志听取了专题汇报, 要求省气象局组织好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作业。4月20日,省气象局 与省电力局签订“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协议书”,电力局投资100万元, 由省气象局组织实施黄河上游人工增雨。4月日〜6月8日,飞机 在黄河上游地区作业8次,作业区普降小到中雨雪。6月20日〜9月 30日,改为高炮增雨作业,4个炮点共作业255次。专家们在专题论 证会上评估:当年故河上游增雨量约10亿立方米,增加黄河水垡 1.8〜2.8亿立方米。 19卯年3月17日〜5月30日,在东部农业区、环湖地区5万平 方公里区域内开展飞机增雨作业使用碘化银作催化剂八4月21日 〜5月30日、6月1 3〜9月20日,在黄河上游青海久治一甘肃玛 曲一四川若尔盖一青海河南段区域内开展飞机增雨(用碘化银作催 化剂)和髙炮增雨,使黄河增加径流量约4. 7亿立方米。 1999年,从3月开始,飞机在东部农业区增雨怍业(使用碘化银催化剂)92天,作业飞行52小时,发射BR-03型碘化银焰弹(该焰弹为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研制,烟弹外壳直径2.5厘米,长 17厘米,内装碘化银焰火剂〜60克)820发,增雨约29.35亿立方 米,增加黄河径流1.3亿立方米。 2000年,舂季抗旱飞机人工增雨(3月16日〜6月12日)在海 东、西宁、海北、海南和黄南约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作业17架次, 累计飞行小时,航程11500公里,播撒碘化银丙酮洛液1122公斤, 发射碘化银烟弹1143发,约增雨2.04亿立方米,缓解了东部地区早旱情。秋季高炮人工增雨(9月15日〜10月30日)在海东各县、西宁各 县及黄南尖扎布设高炮103门,作业514炮次,耗弹6008发,增雨约 1.4亿立方米。黄河上游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9月21日〜11月 15日)历时56天,累计飞行33小时,作业7架次,6次产生降水,其 中3次为中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