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上海2007年“8 . 5”强降水城市气象灾害应急案例

上海2007年“8 . 5”强降水城市气象灾害应急案例

发布时间:2015-04-03

一、基本情况

  2007年8月5日,受北方弱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共同影响,上海普降雷阵雨,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强度大、分布不均。上海北部郊区和浦东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有5个自动站雨量累积超过100毫米,达到大暴雨 的量级,其中南汇万祥最大,为116.4毫米,其次是虹口区115毫米和杨浦区102毫米。

  杨浦区五角场和大武川地区16时40分开始降雨,17时全区降雨,17时30 分雨势明显增强,18时45分部分地区雨量达到暴雨标准,特别是抚顺路桥降 雨量达102毫米。其中17 —18时,中山北二路降雨量达90毫米,抚顺路桥降雨量为86毫米、大武川地区降雨量为79毫米。

  受强降水影响,杨浦区全区四个居民居住区2495户居民家中不同程度进 水、渗漏,积水深5〜15厘米;国科路、政仁路、国权路、政本路等18条道路(段) 发生严重积水,水深5〜50厘米。强降雨造成杨浦区多条重要路段的交通严重受阻,阐殷路81弄和松潘路泵站的供电被雷击损坏。8月6日 14时,杨浦区主要道路积水历时22小时后全部排尽。8月7日07时,杨浦区主要小区积水历 时38小时后全部排尽。5日时08分,南汇区川南奉公里扩建工程1标段桥梁队工人张汝洋(男,41岁)下班途中遭雷市死亡。

  由于“8.5”强降水,导致杨浦区18条主要道路受淹,致使防汛预案理想状态中应当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防灾物资和人员受阻,出现了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车辆受淹熄火被困水中,区交警大队长身着便装指挥交通(警服在警队无法取出),数车沙包近伤咫尺难以送进小区等现象。加之,防灾救灾物资釆取相对集中储存的.也无形中放大了交通阻塞对防灾救灾工作的影响程度。

  二、应急处置过程

  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气象台于8月5日14时29分在外港悬挂阵风7—8级雷雨大风信号,于16时06分发布暴附和雷雨大风的黄色预警,距17吋30分杨浦区雨势明显加强有约1.5小时的预警时效。预警发布后,上海市气象局领导分别致电分管防汛和气象工作的副市长,第一吋问报告气象实况和顶报怠见。17 时--20时15分,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气象台连续多次通过电台、电视台、于机短信、网站滚动发布强降雨的最新实况以及未来趋势。其中,电视台先后4次播 出强降雨预警、实况、预报和防灾提示等滚动字幕;通过小区,乡镇、校园和公众 气象灾害短信发布系统卯发送预膂、实况和顶测意见手机短信400多万条;电 台先后16次播出天气实况和预警、预报及防灾提示信息;气象专业网站4小时 点击数达1. 6万次。全市12 000块电子显示屏、2000块楼宁电视和1000块电 子路牌均多次1示气象预警信息和防灾提示信息。8月5日21时17分,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气象台解除暴雨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8月7 日上午,上海市气象局领导带队,组成由卜.海市政府办公汀、上海市气象局、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笮和杨浦区政府组成联合调研组,赴“8 . 5”强降 水受灾最为严重的杨浦区,查看广受灾地匠、观看了灾情实况录像,并召开了现场调研会。联合调研组以“8 . 5”强降水气象灾害为案例,深入第一现场,调研 并分析研究了“大城市突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这一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调研组认为,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城区发展 中应对气象灾害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正城区现代化发展理念,将提高突发黄大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作为检验城区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并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加以落实。

  三、总结与反思

  (1)立足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特点的大背景,是重新定位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方向。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已经逐步超越了原将的经典气象灾害学的概念和理论范畴,并日益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①气象灾害日益呈现出极端性特征;②城市气象灾害呈现出容揚引发 各类次生灾害的衍牛性和放大性特征;③在气象灾害的考验下,城市防灾体系呈现出脆弱性特征。因此,继续套用原有防汛概念上所谓1年一遇或X年一遇的概念,难以适应城市气象灾害呈现出的以上三个特点,解决不了城市气象防灾的现实性和发展性问题。需要转变观念,立足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特点的大背 设,立足气象灾害频次增加、程度加强、突发性明显的特征,市新定位城市气象 灾害防御工作。

  (2)关口前移、纵向到底,是把、象服务能力延伸到城市防灾的最薄弱环节的关键。关键要从城区灾害防御的机制、机构、规划、技术、队伍着手,以灾害风 险精细化评估和区划、社区气象风险防御能力标准化测评体系建设为切入点, 抓好城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建设.做到关口前移。重点是要在上海市有的气象信息进社区、校园、企业等面上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有区别地加以针对性的深化。同时,切实建立气象灾害及其次省灾害的预普信息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和多部门、全社会联动纵向到底,把气象服务能力真正延 伸并使其适应旧区、工地、下沉式广场、地铁、深坑、低洼道路、弱排地区城区气象灾害防御的最薄弱坏节的防灾需求。

  (3)建立区、局合作机制,探索城区政府与气象局联动提高城区气象灾害管 理和防御能力的体制创新,形成城区在气象服务和防灾联动的机制、平台、人 员、技术等方面的体制创新。①建立组织流程体系:在各个城区政府建立依托 城区应急管理部门和中心气象台的城区气象台,建立专兼结合的城区气象服务联络员、信息员制度和队伍;②建立城区气象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气象信息服务与城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互通和管理对接,加强以信息盲区为重点的电子显示屏等信息传播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气象预警、预报、防灾指引信息在街道、小 区等社公某本单元和防灾薄弱环节的网格化管理到位,使得政府、社会、市民在 防灾救灾的全程了解气象灾害动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③建立符合现代城市气象服务要求的城区气象观测和系统:针对城区气象灾害防御薄弱环节,建立气象、水文、环境等方而的监测体系,并以此作为上海超大型城市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的重要方面;④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程体系:通过以全球、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为背景的城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城区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体系,并以此作为城区规划和防汛管网建设的第一决策依据。

  (4)建立城区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标准化体系。建立城区气象灾害分类历史 数据库,进而建立城区气象灾害GIS仿真模拟系统,准实时模拟气象及各类次生灾害的分区发生、发展情况。以此为依据,建立并完善气象灾害多部门联动标准化体系,建立气象及相关次生灾害多部门联动防灾机制,完善气象和各类 次生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真正使得应急预案落在实处。报据风险区划,有重点地合理况置城市气象灾害应急防御队伍和物资,做到就近配置、就近准备,快速拉动。

  (5)建立常态、业务化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体系。通过一系列群众喜 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建立和完善气象信息传播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各个角落的气象防灾和宣传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强化社区发动能力,使得市民、百姓由防御气象灾害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