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中国古代气象史之特征

中国古代气象史之特征

发布时间:2015-07-09

我国古代并无“气象” 一词,“气象” 一词可能系清末从日本传入我国的。 但是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使用“气”字,“气”除了代表阳气和阴气之外,还表示气候,而候者,乃须有一段时间等待之意思,用之预测风和雨,即称为候风和候雨或占风占雨,故我国古代多占候或候风、候雨之文献传世。

  早在先秦时候,我国和古希腊一样已经拥有很多气象学识,当时我国的气象 学识涿受阴阳五行思想之影响,而古希腊同样深受土、火、水、气四元素论之影 响,只是古希腊有亚里士多德将这些古希腊气象知识加以整理成《气象通典》一 书,而我国先秦时代则无人将我国古代气象学识加以整理成专著,这是当时中西 气象学史上之最大差异所在。此外,中国古代气象史还有一些特征,兹将这些特征列述如下。

  一、掺杂有阴阳五行之观念

  我国古代气象史文献内容也有掺杂阴阳(气)五行思想者,例如《尔雅》《秋 天》有云:“地气之交,天不应回雾,雾谓之晦。’,西汉时代之《淮南子》一书 上说:“阴阳相薄(迫),乱而为雾。”汉代之《春秋纬元命苞》有曰:“阴阳聚为云,阳气凝为霰。’,

  对雷电之解释也使用阴阳五行之观念,战国时期的偾到曾说:阴与阳夹持, 则磨轧有光而为电。庄于也曾经说:“阴阳错行,……于是乎有雷有霆 (闪电)。” 西汉时代的《淮南子》卷三<天文训>也说:“阴阳相薄(迫),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对各种天气变化,使用阴阳五行来解释的也不少,例如郑玄注《洪范篇》上 说:“念用庶征,曰雨,曰暍(晴),曰燠.曰寒,曰风,火气也;寒,水气也; 风,土气也。凡气,非风不行,犹舍木水火,非土不处,故土气为风。”《大戴礼记》《天国篇〉上有以下之记载:“朗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雾:和则雨。阳为盛,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二气之化也。”

  按前文之大意所指,以舂夏为阳,秋冬为阴,由阴阳之消长对立而生各种天 气现象。完全用明阳五行来解释天气现象之形成,以今日而言,只有雷电之成因 正确,其他并不正确。

  二、没有间断现象

  我国古代气象学识之发展不受历代政治动荡和改朝换代之影响,源远流长, 不曾中断。而西方气象学之发展则不然,早期古希腊时代,气象学有极大之发展, 但是后来受到局势动荡影响,在中古时代就中断了。一直到文艺复兴前夕才有突 破性进展。

  三、中国气象史资料大多出现在天文书籍以及诸子百家小说、笔记等文献中

  虽然我国古代极少有气象学专书流传下来,但是自古以来,我国先民即非常 重视气象对农业和人类经济活动之影晌,并将这些气象知识和气象研究心得记载 在天文书籍以及诸子百家小说、笔记等文献中而留传下来。所以要研宄我国占代 气象学史,一定要从这些古代文献中去寻找。

  四、中国古代气象史重实用,气象谚语特别多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产品收成的好坏完全依赖天时之好坏,所以我国古代 先民非常重视天气变化的规律性和规则性,于是就从自然界生物、生态、自然界 景物之变化与天气变化之关系,归纳出一些气象预报之原则,并编成气象谚语留 传下来,例如汉代《焦氏易林》上所说的:“蚁封穴夕,大雨将至。”后来的气 象谚语也多与农业和航海上的应用有关,例如汉代《四民月令》中的占候歌谣, 元末明初娄元礼的《田家五行》,元代朱思本的《广舆图》卷二(占验篇),都 有许多应用在农业和航海上的气象谚语。谚语之多居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