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风的种类 |
发布时间:2015-07-27 |
1、龙卷 龙卷又称龙卷风,是一种具有漏斗状云体的强烈旋风。龙卷的 一个明显特征是从积雨云底(母云)伸下一条“象鼻子” 一样的云体,称为漏斗云。当漏斗云触及地面才称为龙卷。在海上发生的称为水龙卷;如在陆上发生则称为陆龙卷;如悬挂在空中,不触及地面就不是龙卷了,称为高空漏斗云。 龙卷的直径大多在几米到几百米,一般不超过1.5千米,持续 时间约几分钟到数小时。中心气压很低,风速通常为50米/秒,比 级台风的最大风速还大。有时还可达100〜200米/秒,甚至超过 200米/秒,极端情况下可达声速。 当龙卷移来时,会听到巨大的声响,犹如千百辆火车在行驶, 常常在几千米外就可听到。 龙卷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能拔树掀屋,可举起几万千克的重物,掷出好远。1974年4月日, 有80多个龙卷袭击了美国的芝加哥等部分地区,有380人死亡, 6000人受伤,13 500幢住宅被毁坏,全部损失达6亿美国。 1956年9月24日龙卷袭击了上海,把一座三层楼房吹塌,一座钢筋水泥的四层楼房被“削”掉一角,更有甚者,把一个重110 000千克、髙十几米的大油罐“举”起,掷到120米以外。 龙卷由于中心气压很低,可以把地面上的许多物体吸到空中, 携带一段距离后落下。这样,世界上就出现了各式各样从天而降的 “奇雨”。 我国东汉建武31年(公元55年、河南开封下了 “谷雨”; 1804年,西班牙喜逢“麦雨”;1940年,苏联高尔基州的某村落下 了几千枚银戈比,成为‘‘银币雨”;1949年,新西兰沿海地区下 “鱼雨”。此外,世上还有“龙虾雨”、“青蛙雨”、“黄雨”、“红雨” 等。龙卷真可称得上是大气中的魔术师。 2、季风 所谓季风,是指风向随季节明显变化的风,它常常在一个大范围区域出现。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区。在东南部,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季风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引起的,或是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引起的,另外地形也有一定影响。 由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季风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大陆冬冷夏热,海洋是相反,为冬暖夏凉。这就使得夏季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低,风反时针方向欧,并向低压中心辐合;冬季大陆上为高压,风顺时针方向吹,并向外辐散,结果使得冬、夏两季盛行风的方向相差180度。不过,某地区季风的成因往往是海陆分布、行星风带和地形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东亚季风对我国的气候和国民经济有很大影响。我国黄河以南和整个长江流域,位于副热带髙压控制的纬度内。世界上主要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印度西北沙漠等,都出现在这一纬 度内,表明这个纬度常常是干旱少雨。而我国因为有东亚季风帮忙,使得本应夏季酷热奇旱的气候大为缓和,入春以后又有大量雨 水,使得本应是干旱气候控制的我国华南、华中以至华北,变成了物产丰富的季风气候区。 3、地方性风 在地球上某些地区常会出现一些与地方性特点有关的局部地区的风,称为地方性风。主要的地方性风有以下几种。 ①海陆风。居住在滨海地区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白天,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昼夜相反的风,称为海陆风。 海陆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这跟下面一个实验很相象。如果在一个容器中盛有空气,在容器的一端加热,另一端冷却,则暖热一端的空气将上升,冷的一端的空气将下沉。与此同时,上面暖热的空气从暖热端流向冷端,补偿冷端下沉的空气;在底部,冷空气流向暖热端,补偿因加热失去的空气。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闭合环流。 倘若把这个实验“移植”到滨海地区,那么,白天因太阳照射,陆地比海洋暖,结果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海风;夜里,海洋比陆地暧,结果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陆风。海风会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使沿海地区有时有雾和低云,同时在夏天带来凉爽。 ②山谷风。生活在山区的人会发现白天风常常从山谷吹向山坡,夜里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 山谷风的肜成原因与海陆风相象。在白天,山坡因太阳照射受热,空气增温多,但在山谷中同髙度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不多。因而谷地的空气冷却下沉,山坡上暖和的空气上升,这样就构成了谷风。在夜间,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谷地上空的空气冷却得快,结果冷的空气就沿山坡吹向山谷,即山风。 ③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又干又热的风,称为焚风。焚风最早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被发现,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都是著名的焚风区。 焚风在有些地方有其独特的“地方性”名称,如北美落基山称为钦诺克风,西西里岛等地称为西罗克风等。我国不少地区也有焚风现象,例如气流越过太行山下沉时,位于太阳山东麓的石家庄就有焚风出现。出现焚风时,石家庄的日平均气温比无焚风时约增高10。。。。。。左右。 焚风在春季可引起积雪融化,在夏季可使粮食、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还会引起雪崩、森林起火等灾害,对环境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