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寒 潮

发布时间:2015-07-30

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 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到某地 以后,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 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时,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受到寒潮侵袭的地 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 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寒潮是我国境内 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蒙 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冬季太阳是在北 极地带,长朗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 空气团好象躺在一个夭然的大氷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 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较南方为高,就 象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 泄、形成寒潮。

  寒潮带来的降温常造成很大损失。1983年3月31日至4月2 日来了一次大寒潮,北京郊区菜苗严重遭受冻害,致使4月蔬菜上 市减少1000万千克以上。寒潮引起的雪灾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

  雪灾对牧区危害最为严重。发生暴风雪时放牧在外的人和牧畜 睁不幵眼,辨不清方向。牧畜因受惊吓挽不住,被迫顺风奔跑,以 至常常摔伤、冻伤、冻死。大风还常把高处和迎风坡的雪吹到低处 和背风处,造成很深的积雪,雪深可达10米以上。

  雪灾堵塞道路,阻断交通,给人的生括造成困难,使牲畜无法 觅食。如果雪灾与沙尘暴同时发生,损失就会更大。

  2000年人冬以来,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多次连续降雪,使19个 旗县市发生严重雪灾,受灾牧场近2000万公顷,受灾牲畜1619万 多头,其中1.6万头死亡。受灾最重的是锡林郭勒盟。这个冬天的 降雪量并不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但因2000年夏夭诙盟遭受了有 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已造成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大量减产。 紧接着雪灾和沙尘暴又不期而至,造成干旱、雪灾、沙尘暴三者夹 攻,损失顿时翻番。有人称这几种灾害同时或相继发生的现象为灾 害的群发性,又称为灾害链。这种现象值得重视。 成灾害,叫旱涝。也就是说,对旱涝的定义是兼顾雨量和灾害二者 的,并以灾害为落脚点。

  许多气象工作者和气象预报报告在使用干旱和洪涝这些词汇 时,他们的潜台词实际上说的是雨量异常。因为灾害是由多种因素 造成的,评估起来相当困难,多数气象工作者鞭长莫及。

  雨量异常和灾害有联系,但不一定等同。比如说,尽管雨量异 常,但防灾和抗灾能力强,灾害就轻;否则,灾害就重。同样的雨 量异常,发生在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地区,灾害就重,发生在经 济欠发达和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就轻。

  所谓雨量异常,通常是用一个季度的雨量计算的。有些年份降 水集中在某一个月甚至几天之内,马上造成灾害,而季度的雨量不 一定有很大异常。

  另一些年份降水较为均匀,尽管雨日较多,季度雨暈大,也可 能不遭灾。就是说,同样的季度雨量异常,对同一个地方造成的灾 害可能很不一样。有时季度雨量正常,但一个月雨量特少,造成干 旱。另一个月雨量特多,造成洪涝。这样,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老百姓说灾害很大,气象台说雨量没有异常。

  老天下雨是不听人指挥的。有时候在雨季经常哩哩啦啦地下, 造成洪涝。有时候,老天爷发脾气,一场雨下个几百毫米甚至千把 毫米,这一下就把一年甚至几年的雨下下涞了。这当然形成洪涝甚 至更大的洪涝。

  干旱有春旱,有夏旱,有春夏连旱,有夏秋连旱,有春夏秋连 旱。这些不同的旱涝表现在降雨量上有时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形成 过程是不同的。

  干旱的问题就更复杂。按词典定义,干旱是指降水少,土壤 干,粮貪减产。土壤的干湿与底墒有很大关系,若前期土壤含水量 大,底墒足,即使一段时间降水少,土壤还可以抵挡一阵子,不至 于造成减产。

  一句话,气象工作者常说的干旱和洪涝实际上是一个时期(至 少一个季度)的雨量异常,不可与旱涝灾害等同。

  灾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很难评估。实际上,灾害学是一个 专门的学科,它是由气象学、水文学、农学、建筑学等自然科学和 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不是气象学家 一家可以干得了的,也不是可以随便客串的。

  但是,雨量异常是形成旱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有时甚至是第一 位的原因,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并用雨量异常作为旱涝灾害的一 种度量,不仅非常有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可行的。

  1998年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距平均百分率超过50% (就 是超过年平均降水量的一半〕,有些地区超过100%(即超过1倍)。 由此可见,降水量大是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的首要因素。

  所以,用雨最异常作为旱涝灾害的一种度量是一个有用的方 法。只要在使用依据降水量资料评定旱涝等级时,不要把它与旱涝 灾害完全等同就可以了。

  1.旱涝灾害损失大

  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严重洪涝,全 国受害面积2578万公顷,其中遭灾1585万公顷。受灾人口 2.3亿, 死亡3600多人,直接经济掼失2484亿元。也就是说,12亿多中国 人,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有200多元钱掉到了水里。

  类似的洪涝,以前有过吗?有过。1991年,长江中下游洪涝, 仅安徽、江苏两省就有受灾耕地0.1亿公顷,死亡1163人,直接 经济损失484亿元。1954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洪涝,造成决口 60 余处,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受灾农田317万公顷。灾民1888万 人,死亡3.5万人。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澄水下游 同时发生水灾,受灾农田151万公顷。灾民1000万人,死亡14万 人。近百年来长江流域出现大洪水的年份还有1905年、1931年、 1949 年。

  长江水患严重,黄河呢? 1919 ~ 1938年的20年间,黄河共决 口 14次,直接经济损失约银洋1000亿元。1933年,黄河洪水造成 决口 54处,淹没30余县,灾民364万人,死亡1.8万人,直接经 济损失约银洋13亿元。1935年,黄河决口 6次,淹没27县,灾 民314万人,直接损失约银洋1.95亿元。1938年,黄河大水,蒋 介石命令在郑州花园口扒提决口,致使1025万人受灾,89万人被 淹死,直接经济损失约银洋9.5亿元。

  据统计,1950-1986年的37年间,全国水灾面积超过0.06亿 公顷的就有19年。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500~2000亿元。

  旱涝灾害是自古就有的。据历史资料,公元前206- 1949年的 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 其中死亡人敉超过万人的1900年以来就有13次之多。

  说了水灾再说旱灾。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干旱,平均每年受旱 面积达到0.2亿公顷。在严重干旱的1972年,受旱面积0.3亿公 顷,占我国耕地面积1/4。造成粮食减产39亿千克。实际上,干旱 灾害往往面积大,损失更加严重。根据统计,一般年份,气象灾害 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3%〜6%,其中洪涝占27.5%,干旱占50%。 因此,有人把干旱称为慢性灾害,它就像慢性病一样,长期折磨人类。干旱发生时,大地龟裂,禾苗枯死,甚至人畜饮水发生困难。1950〜1986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0.2亿公顷,其中遭灾 0.73亿公顷。干旱严重的1959 ~ 1961年受旱面积0.4亿亩,遭灾 0.18亿公顷。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00亿元。水淹一 条线,干旱一大片.旱灾的损失总体上是超过水灾的。

  据统计,公元前206至公元1949年间,我国共发生旱灾1056 次。乾隆年间北京曾有过连续20年〈1741〜1760〉干旱,其中有6 年大旱。1646~1649年间,四川连续4年大旱,出现“全蜀大饥人 相食”的惨象。最严重的大旱灾发生在明崇祯年间,1637 ~ 1643年 连续7年大旱。农民没有吃的,于是在李自成领导下造反,攻进北 京,崇祯皇帝一看大势已去,匆忙逃到煤山上吊,明朝就灭亡了。 在四川大旱的同时,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一带洪涝频繁。 山东临沂1646〜1652年间连续7年大涝。1662年暴雨续17天,黄 河发大水,淮河、海河、长江中游也未能幸免。1870年长江流域、 华北大部发生大洪水。1931年长江流域、华北东部也发生过大洪 水。

  20世纪的前50年间,共发生死亡逾万人的特大旱灾11次。 1928〜1930年间,陕西省的大旱造成严重饥荒,饿死灾民250万 人,1942〜1943年间,河南省的大旱,死亡300万人。陕甘一带老 一代人提起民国18年(1929年)的大旱,仍心有余悸,并把这种 惨痛经历传给后世。现在年过花甲的人,就是儿时从父辈口中知道 民国18年大旱的。老一代告诉他们,天旱,没有粮食,灾民饿急 了,看有人手里拿着馒头,便一把抢过来,往阴沟里一塞,别人没 法吃了,灾民便拿起来吃。

  干旱造成我国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请看:我国多年平均总降水 量6.19万亿立方米,总径流量2.71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83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432立方米。 而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2300立方米,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氷资源量, 排在世界第100位之后。

  即使这有限的水资源量,分布还极不均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而黄河、 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的50%,耕地面积 占全国的45%,而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2%。

  目前,我国农业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工业和城市年缺水60 亿立方米。我国华北地区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以北京为 例,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为全国的1/8,世界的1/30, 远低于闻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我国城市的缺水 现象非常严重,全国670座城市中,有400痤缺水,108座严重缺水。

  地上水不够用,于是人们把目光盯向地下水。但是,地下水并 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多了水位就会下降,就会出现地下 水漏斗,出现地面沉降。

  举例说,北京1999年一年地下水水位下降了 2米。河北省境 内有20多个漏斗区,加上北京和天津,影响范围达5万平方千米。 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1.68米。地面沉降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 问题,如铁路路基、建筑物、地下管道下沉、开裂,机井报废,海 水倒灌。华北49个县尔地面裂缝达到400多条。河北省每年有4 万多眼机井报废。秦皇岛市海水倒灌面积达55平方千米。

  2.旱涝灾害从何来

  雨少了旱,雨多了涝。这样说对吗?对,但不完全对。旱涝是 一种灾害,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当然,引起旱游的第一个因素 是降雨。

  以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严重洪涝灾害为例,当年长江流域 大部分地区频降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局部地区降特大暴雨,沿江 及江南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多0.6〜1.5倍。有人计算了一下, 用长江流域35个气象站降水总量代表长江流域降水量,则在 1951〜1988年中1954年排名第一,1998年排名第二。这就是说, 单纯从降水量看,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洪涝比起1954年来只能屈居第二。

  大量的雨下到地上,进入江河,就要形成洪峰。如果水流量过大,江河装不下,引起决口,将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避免决口,就需要人力物力,加髙加固堤防,也将造成财力拫失。从洪峰流量来 看:经过宜昌的洪峰流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长江上游洪水 的情况)1882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发生在1896年,为71 100 米3/秒。而1998年为63600米、秒的记录。由此看来,无论是降水量还是洪峰流量,1998年都比不过1954年。

  伹是,1998年发生了8次洪峰,次数多于1954年。再加上长江大部分江段,水位都超过1954年,也超过历史最髙水位,而且维持了一个多月,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998年洪峰次数多于1954年的原因之一是暴雨频繁。8月过后,虽然长江下游降雨强度有所减弱,但长江上游、汉水、清江等支流和洞庭湖的沅水、溲水流域又多次降大雨、暴雨和大暴雨, 这样多暴雨轮番轰炸,降水不断向长江干流汇集,必然多次出现洪峰。

  但是,单是雨情和水情还不足以产生如此多而又高的洪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同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长江流域已经失去85资的森林植被。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为6.8亿吨,相当于尼罗河、亚马孙河的泥沙总和。泥沙多了,同样多的水形成的水位当然就高了。

  “千湖之省”的湖北省,建国初期有1066个湖泊,现在只有83 个。太湖流域也有165个湖怕消失。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20 世纪50年代为17200平方千米,而1983年仅剩下有6531平方千米。洞庭湖的面积,20世纪50年代为4400平方千米,而20世界90年代只有2840平方千米了,鄱阳湖的面积也大大减少了。这是多年来围湖造田造成的。

  就全国而言,现在平均每年减少天然湖泊20个。湖泊本来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天然水库,而我们却把它们给填了。许多天然水库还装不下,那大水只好找我们人类的麻烦了。千万别看不起那些不起眼的中小湖泊。单个湖泊当然不算大,但它们数量惊人,加在一起装的水比洞庭湖和鄱阳湖多得多。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围湖造 田,把湖泊填了,一对多打了点粮食,洪水一来,又只好把整袋的粮食扔进水里去堵口子,你说这多不划算!

  在长江上游,原来森林很多,但现在许多森林已给靠山吃山的人伐掉了。例如,四川森林覆盖率在20世纪50年代为20呢,20 世纪70年代就有12%了。

  有人估计,即使从现在起停止砍伐,至少需10年才能恢复到 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森林少了,有了水存不住,一口气就跑到 下游去祸害人了。

  森林少了,山头光秃秃的,水一下子就把石头冲下来了,这就叫泥石流。四川发生泥石流的县,20世纪50年代每年有16个,20 世纪80年代增加到135个。由此看来,泥石流的若干损失也应该记到水灾身上,不过这只能怪我们人类自己。

  还有一些损失,也不能怪大自然。比如说,当年修了水利工程,人们以为从此万事大吉,不再好好保养,时间一长变得千疮百孔,大水一来就垮了,更不要说那些豆腐渣工程了。在修水利工程的时候,本来留了分洪区,准备大水时放水,在河滩上也留了存水的地方。可是大水不一定年年来,人们就各显神通,在这些地方盖 房建工厂,追求“经济效益”。等到大水来了,它就对人不客气了, 就要制造经济损失了。

  任何人办事情都要考虑给对方留出路,人们与水打交道也应当这样。太湖流域,20世纪50年代有出水港汊208个,太湖水多了 就从这些洪汊流走了。到了 20世纪90年代,这种港汊只剩下103 个,太湖涨了水,出不去,逼得它向湖边的人们报复了。

  洪涝是这样,干旱又如何呢?自然降氷的减少当然是形成干旱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伐掉了森林,即使下点雨也存不住了,干旱当然要加剧,沙漠化的危险也就加大了。原来“天苍苍,草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很多地方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已经面目全非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经是 塔敏查干沙漠了。“塔敏査干”在蒙古语中是地狱的意思。昔曰的乐园变成今日的地狱了。多么可怕!

  以前,一提到水土流失,人们就想到黄土高原。一谈起东北, 就想到神奇的黑土地。在那里“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斗粟,棒打狍子瓢目鱼,野鸡飞进汤锅里”。如今,水土流失的厄运也落到黑土 地上了。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4.47万平方千米,占黑土区总面积37.9%。在“三北”防护林最东端的黑龙江宾县,水土流 失形成的侵蚀沟就有4000多条,已经吞噬了上千公顷黑土地。农 业专家警告说,如果不加洽理,50年后东北人引以自豪的黑土地 将不复存在。

  说了这么一大堆,是要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是想说,降水太 多或太少当然是形成旱涝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乱砍滥伐破坏植 被,围湖造田消灭港汊,水利工程维修欠佳,分洪土地私搭乱建, 破坏萆原过度放牧等一系列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 加剧了旱涝的损失。

  3.全面地看待旱涝

  旱涝灾害给我们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那旱涝是否就是一无是处呢?不能这么说。我们在前面讲的都是旱涝的罪过,现在我们就 来给旱涝摆摆功。我们这里所说的旱涝,是指气象学家所讲的旱涝,也就是雨量异常。

  雨多了,可以存在水库里。水库里的水多了,就可以多发电。 有了电,许多事就都好办了。人家放手用电,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改善。促进了消费,国民经济可以更快地发展。电是清洁能源,多用电,少烧煤和天然气,蓝天就会多起来。多发水电,就可以少发火电,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火电厂的环境染污。

  水库里的水多了,遇到干旱,可以放水,保证正常工农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所谓生态用水,就是保证河道正常 生态环境所需的水。例如,黄河2000年在大旱之年没有断流,除 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因素外,小浪底水库放水功不可没。

  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820 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小时。三峡水电站发完电后,下游的葛洲坝电站还可以再发一次电,因此年总发电量将达到1050亿度。 以每度电0.1元计,则年电力产值为105亿元。若每度电创5元工农业产值,则可国家增创产值525亿元。若人均产值1万元,就可 以安排525万人就业。

  现在,从重庆到宜昌,660千米江段落差120米,有险滩139 处,单向航段46处,重载货轮需牵引力才能航行的有25处,年单向航行能力不足1000万吨。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淹没所有险滩、 单向航段和需牵引航行段,江面扩宽至1100米,万吨级船队自由来往,降低成本37%,年单向航运能力超过5000万吨。

  同时库区形成1150平方千米水面,除航道外尚有近700平方 千米水面,流速变缓,水变清、变肥,水表层变暖,可以用来养殖 虾、贝、鱼、鹅、鸭、鳖等等。这将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然而,这个美丽蓝图的实现有一个前提,就是长江里有足够的 水。如果下雨太小,水不够,就不能实现了。倘若雨量丰沛,这一 切都不难实现。三峡水库是一个坝髙181米,正常蓄水时水位高 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的超级水库。不伯吃不了,就怕吃不 饱。对雨水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三峡水库能在百年一遇的洪水 时确保中下游安全,即使遇到千年一遇洪水,也可采取分洪措施, 减少中下游损失。

  干旱是不是就光有罪呢?也不是。干旱时,晴天多,光热资源 丰富,可以利用更多的太阳能。再说,盐场最害怕阴雨,最喜欢晴 天。一下雨就晒不成盐了,说不定还要把已经晒好的盐冲走,把已 经较浓的盐液冲淡。晴天呢,当然是多多益善,最好永远不下雨。 因此,当然是越旱越好。

  由此可见,不仅气象学家所讲的雨量异常有过也有功,即使是 灾害学家所讲的旱涝也不是对所有行当都長坏事。 击。可是气象台却在报纸上说,不对,南京出现的不是沙尘暴,而是涯。

  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俾水平 能见度小于10千米。实际上,霾是不应与沙尘暴相混,霾常常形成在湿空气中,不像沙尘暴总是干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