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云是天气的表情 |
发布时间:2015-08-01 |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屮,就积累了 “出门看天 气” “鸡鸣早看天”的丰富经验。所谓“看天”也可以说主要是看 “云”,或称为“看云识天气”。 关于云与天气变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河南挖掘出的殷商甲胃文中就有“东云自南,雨”的卜辞。到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云图,共有132幅。每一幅云图上都有说明,解释当日、月或北斗附近有类似图中所绘云像时,将知未来有何种天气出现。 那么,为什么有的云下雨,有的云不下雨呢?原来构成云体的水沫或冰凌实在太小,它们常被下面的空气托住,飘浮在空中。直到云滴的直径长到空气托不住时,才能成为雨滴、雪花或冰雹降落 到地面上。云滴增大的条件是错综复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云是否能降水是受大的天气系统的背景所影响。 从时间方面看,一年四季天气不同,看云识天气也就有区别。 从一天来看,不同的时刻,空气里的水汽和冷却的条件也常有差别。从空间来说,南方与北方不伺,不同的下垫面也不同。而且, 天空的云还经常要从一地移向他地,会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减弱、 变厚、变薄……因此,“看云识天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格外丰富,一般可把“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分为7类。这7类是:云的出现时间、云的方向和位置、云的动态、云的形状、云的颜色、云的明暗、晴与阴。下面分别说一说。 一年中间,气候上总的规律春温、夏热、秋凉、冬冷;冬半年干燥,夏半年潮湿。一天当中,存在着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的日变化。这些差异,在云天变化上都有相应的反映。例如,浓黑的积雨云总是出现在夏天,而冬天的云较平稳,所以说“二八月,看巧云”,“五六月,看桥云”。 一般说来,本地产生的云,是白天受阳光照射,地面上的水受热而蒸发,有水汽跑到天空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云,往往在上午10时左右开始出现,到下午成长壮大,发展旺盛。而一到晚上, 地面热量散失,生成云的加工条件不再具备,于是云便慢慢消散。 若是后半夜还有云,则是由有利于云生成的天气系统(低气压、锋面)就地产生的,或者由外地移来。谚语“一更上云二更开,三更不开雨就来” “上夜起云下夜消,下夜迤云不开交”等,就是这样的意思。在有云出现的低层空气里,低层较高层暖和,出现在高空 的云多为冰晶云,低空的云多为水沫云。 因此,云必须又低又厚,才容易降落大雨。所以有“天低有雨天髙旱”,“天矮要下雨,天高就会晴”等谚语。通常,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上的中纬度地带,高空盛行西风,云天变化常是自西 往东影响的。谙语“乌云在东,有雨不凶” “乌云集西,大雨凄凄”,反映的正是这样的情况。 但在夏天,南方暖湿空气势力很强,也就经常有云从东、东南、南方把雨带到本地,因而又有“东南疙瘩云,午后大雨淋” “乌云在东,有雨更凶” “南边起云头,南阵最风流” “东南云上不来,上来没锅台”。当北方有冷空气快速南下时,常带来狂风暴雨, 甚至造成雷电、冰雹天气。所以有“西北恶云长,雹子在后晌” “北方黑云起,刮北风下大雨”等谚语。 在云已经形成后,云体随着空气继续上升,就又有利于云体内的水沫的冰凌长大,所以有“云上升,下大雨” “云向上,大水涨” 的谚语。可是,当仝天布满云层时,人们并不能直接看到云体的上 升运动,而只能间接地去推测。也就是谚语说的“低云不走,大雨淋头” “定云下大雨”。 诸语“云浮有雨”,意思也是指云的浮升,可是有的谚语提到的“浮云”,则是指的空中飘浮移动的朵朵云彩。这种“浮云”内部没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多是久晴的象征。 还有的谚语如“高云变低云,明日雨淋淋;低云变高云,天气会转阴”,前一句说云变厚变低的情形,容易降落大雨;后一句则 描述低层消散,露出原来就在高层的云,或是云变薄的情形,所以天气容易转阴,却不会有大的降雨。 空气上升运动的情形十分复杂。通常,并不是大片地区的整层空气会全部在上升,而是一处上升,四周的空气却在下降,形成上下对流的状态叫做空气的对流运动。谚语“黑云乱翻花,雹块要到家” “云乱翻,淋倒山” “云碰云,雨淋淋”等,都是反映空气对流的。对流愈强,愈有利于降水产生。 识别各种不同形状的云,对识天气有益。例如,见到卷云或卷云出现时,便知道不久要下雨。谚语“马尾云,雨必临”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等訧是这个意思。当天空出现鱼鳞状的卷积去时,预示未来天气转坏,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说法;当鱼鳞状的髙积云出现时,预示天气晴好,有“天上起了鲤鱼斑,明日 晒谷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的说法。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是积状云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预示的未来天气也不同。 谚语“馊头云,晒干塘” “宝塔云,雨淋淋”等就是这种情况。 当堡状云、絮状云、悬球状云、荚状云等有指示意义的云出现时预示未来天气变坏或晴好。谚语“城堡当日现,雷雨即时见” “棉絮 云,雷雨临” “悬球云,大雨淋"“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等就是对这些云与天气变化关系的揭示。 云的颜色与天气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云体内部有水沫、冰凌的不同构造,还因为各种云的厚薄、高低每每差别很大,太阳或月亮的光射到不同构造、不同厚薄、不同高低的云层里,便会映出不相同的颜色来。 高空很冷,高云内全是小冰凌、小冰粒,受到阳光照射,就反射出亮晶晶的光泽,使整个云体呈现银白色,中空的云大多是小冰粒和小水珠混合組成,受阳光照射时常映出稍深的颜色。低空的云,多由大小不一的水珠构成,阳光照进这样的云里,不能完全透过,便映出较深的颜色。如灰白、浅灰、深灰、灰黑等色。云愈 厚,云色愈阴暗。要是云内有大雨点和冰雹块,更会映出异乎寻常的色彩来。例如金黄色、蛋黄色,发黄、发红等。 谚语“黄云翻,冰雹天"“天黄有雨,天黑有雨”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黑云片片起,狂风就要生” “满天布黑云,雨大吓死人” “浓云发红,雹子不轻”等,就是用云的颜色来预测天气的。 当出现霞的时刻,天顶和对面天空的云常被霞光染成各种颜色。大致说来有较大的水珠和雨点的低空云,常被染成红色;有小水珠的雪花书空云,多被染为橙色、茶黄色或蛋黄色;那些内部全是小冰粒的髙空云,通常不受霞光的影响,保持它们原有的银白色。这方面的谅语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 有一些谚语需做一些特别说明,如“黑吃红,雨等不到明;红吃黑,雨等不到晚” “云吃火,没处躲;火吃云,不要紧”,不少人曾经认为,谚语里提到的“红”和“火”大都是指太阳。不过,经 有关专家与类似的谚语互相对照,再三比较,反复推敲,觉得这些谚语说的“红”和“火”实际是指“火烧天”,即霞。所谓“黑吃红”或“红吃火”,跟另一些读语讲的“火烧乌云盖”的意思相同。 也就是“火烧天,烧过了没得雨;烧不过要下雨”中提到的“烧不过”的情景。 云的明暗对天气也有指示意义。当乌云布满天空时,假若四际天边尤其西北方的云层发白发亮,表明那部分云里有大雨点,它一 移过来就要降雨,“亮一亮,下一丈” “一光一暗,大水上坎” “有 雨天边亮”,就是这种情况的谚语。倘若并不是云体发白发亮,而是云层开裂露出了蓝天,则是天气转好之兆,“西北方漏天,明晨必晴” “西北露了脚,明天大胆割”,则是这种情况的谚语。 用当时天气的晴与阴也能预报天气。例如;辽宁的诸语“久晴必久雨,久雨必久晴”;安徽的谚语“久晴出现露,有雨在明后”; 吉林的谚语“日月全阴雨雪到,日月半阴风声叫”等都属于这一类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