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行走于悬崖峭壁上的“蜘蛛人” |
发布时间:2015-08-21 |
“轰隆隆”一阵石头滚落的闷响,在静谧的大山里仿佛一场塌方降临,格外让人心惊肉跳。“小心”“往左边上一步”“放绳”……循着声音望去,一个身穿黄马甲的“蜘蛛人”正紧贴在十几高米的垂直峭壁上,手拿一根细长铁棍猛撬身旁的山石。原来,他正是刚才“塌方的制造者”。 这位用生命在撬山石的“蜘蛛人”叫高连远,是北京铁路局西工务段门头沟桥梁车间路基检查工区的工人。比起这个拗口的名字,他更喜欢称自己为“扫山队的”。扫山就是清除铁路两侧山上可能掉落的危石,确保山区铁路安全畅通。这也是他眼下正在做的事,而且是一件需要体力、胆量和技术的事。 不是特种兵 干起“特种任务” 每次扫山,需要至少5个扫山队员相互配合。山上2人控制安全绳,1人吊绳作业,1人山下指挥,1人现场安全检查,其他人运送清除下来的危石。由于每天铁路线上列车往来,发现了危石也不能马上清理,要等“申请的时间点”批下来。8月12日这天,高连远和他的7名队友一早便收到了“清除丰沙线上行62公里处3处危石”的通知,8点钟已经在值班室待命。下午2点到4点,就是当天他们清除三处危石的所有时间。 经历了近2个小时的盘山路,他们的工程车在1点半到达了扫山地点附近。头顶烈日,他们每个人负重近30公斤,将大锤、钢钎、撬棍、安全绳、安全桩、推车等工具放到现场,还没开工,汗水已经湿透了后背。现场安全员夏军看着两趟列车顺利驶走,用无线呼叫机与后方确认施工时间后,招呼队员们开工。 53岁的高连远、51岁的朱印和王巨锋是这天撬危石的主力。高连远系着安全带和安全绳,一点一点往十几米的峭壁下方移动,几乎悬空着撬石头,他所处的山坡岩石较硬,为了找准角度用力,他不时朝山上的朱印、王巨锋喊:“往下来点儿”,安全绳就会松一截。在放绳的瞬间高连远迅速往下一跳找到下脚处,并撅起屁股,使自己保持平衡。一旦反应不及时,整个人就会被吊在空中打转甚至撞到峭壁,十分危险。 “每个扫山工都撞过很多次,刚开始的几年经常擦破胳膊,撞到腿,还有后腰。”山下的高洪义一边说一边仰头紧盯峭壁上正在挥舞撬杆的高连远,“往你左边再来一下”“跨过去”“注意脚下”……近10分钟后,高连远终于把最硬的一块危石撬落。撬下来的石头大多掉到了轨道旁边的沟里,少数直接落在了铁轨上。 高洪义一边往篓子里装碎石,一边对记者说:“你看这么个鸡蛋大的小石头,要是正好有火车快速经过掉下来,就能把火车玻璃砸破,伤着人。” “要是再大一点的呢?”“那更了不得,火车会脱轨。” 当最后一块危石被撬下,高连远、朱印、王巨锋三人从峭壁上下来,摘下安全帽,他们像刚淋过雨一样,头发和衣服湿透。高连远喝完水,从自己的工具包里掏出一块水果硬糖塞进嘴里,旁边的朱印打趣道:“又偷吃糖了。”原来,高连远有轻微低血糖,在扫山工作时常常为补充体力带一些水果糖。“刚还被马蜂蛰了一下,肿了。”高连远摸着脖子说,这个季节扫山,被马蜂蛰、踩到蛇、撬出蝎子之类的情况常有,被吓一跳无所谓,特别怕一慌摔了。 下午3点40分,当最后一车石头被拉走,今天的扫山任务基本结束,4000多斤危石被清理,高洪义带着队员收拾工具准备下山。这次扫山被高洪义称为很轻松的一次,“危石点不高,没下雨,还是白天干活。”他说。 12个人400公里 最怕夜里下雨 路基检查工区共有12名扫山队员,他们是北京西工务段唯一的扫山班组,负责丰沙线上下行、京原、大台、西北环等多条铁路沿线的危石危树排查清理工作,所有路段加一起总长近400公里。 这些铁路大多蜿蜒穿行于高山深谷之中,长年的风吹日晒雨打,使铁路两侧岩石风化松动断裂,随时可能掉下来,影响火车运行安全。寻找危石并清除它们,就是扫山的目标。 “雨天是扫山队最担心的天气。”高洪义说,大雨冲刷特别容易引发泥石流,扫山工就要随时赶到现场处理。一旦发暴雨黄色预警,全体扫山工必须在工区待命。今年入汛以来,北京已经降雨49次,还常常夜里下雨。印象最深的是,7月16日夜里那场暴雨把100多吨的大石头冲了下来,接到消息后,高洪义带着队友连夜赶往现场处理,幸亏只是砸到了铁路棚洞上,如果滚落到铁轨上后果不堪设想。 在汛期,扫山队还会对防洪一级危险处进行重点监控。特别是在雨中,他们会对危石进行不间断观察,被称为汛期的“守山人”。他们会对巡检确定的危石进行标注,并建立危石档案,沿线山体上到处可见空心三角形、实心三角形、空心圆圈等危石标记。 扫山队大叔渴望退休 又害怕退休 自这些高山铁路建成,高洪义带领的扫山队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说起年龄让人吃惊,他们的9个主力平均年龄在50岁上下,是地地道道的大叔级扫山工。他们大多是门头沟本地人,扫了一辈子山。 他们虽然身处北京,但却整日奔波于燕山深处,并没有时间好好逛逛北京城。“有时候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老婆孩子都陪不上。”52岁的班长夏军说,能坚持做好这份工作,家人的理解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谈到退休后想做的事,他笑着说:“想带着家人出去旅旅游。”还有人说“想多帮家里干点家务”“打打麻将”。 然而,这些扫山大叔在期待退休生活的同时,也隐隐担忧着退休后谁来扫山的问题。扫山是一份需要有胆量、有技术、有好身体才能胜任的工作,恐高怕苦畏险不行。高洪义说,用心学的话,三五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扫山工。现实是,再过三五年他们之中至少有5个主力队员会退休,但目前能培养的年轻人却还没有。 “活又累又危险,年轻人不爱干,等我们退了,也不知道谁来接班?”那天扫山收队走在后面的高洪义念叨着,山石默然无声,回应他的只有远处一趟驶过的火车。来源:中国天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