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什么是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 |
发布时间:2015-09-15 |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大气是湍流介质,造成气象旻素值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一以及在时间上具有脉动变化的特点。大气的这种特性,要求在台站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取得的气象资料必须准确地代表一个地区的气象特点;而在资料使用髙度集中的情況下,又能使各个地区的气象资料能够互相比较,以了解地区间的差异。这就是说,气象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准 确性和比较性,即观渕资料的“三性”。 代表性 是指所测得的某一要素值,在所规定的精确度的范围内,不仅能够反映该要素的测点的局地情况,而且能够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约几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该要素区域的平均情况。 为了提高气象观测的代表性,在可能的条件下,一般应取多次读数的平均值,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对于一般的气象测定量来说,只取≤3分钟或至多≤10分钟的读数平均(或自动平均),就能满足要求。 台站观测资料代表性的好坏,原则上可从台站地形是否具有典型性方面进行评定。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观测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或丘陵地带代表性较差。观测仪器性能、安装地点、安装方法与代 表性也有关。选择有一定惯性的仪器,吋以提高测量结果的代表性, 而不适当的安装地点又将使资料失去代表性。例如把测风仪器安装在髙大建筑群中,不仅风速变小,风向也会发生改变。 准确性 这是指观测资料反映气象要素的真实程度。它决定于仪器和观测方法上的精确程度,也决定于所获取资料的代表性程度。 实际观测工作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使用具有高精确度的仪器所测得的温度读数,对2~3分钟时段的平均值来说,它的代表性是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的概念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情况在气象测定中是常见的。例如,温度观测的精确度要求为±0.1℃,在贴地层温度脉动变化不很明显,就能代表这个高度上周围10公里以上的范围。因此,考虑到各种实际条件的不同,就不能对气象观測的准确性 提出统一的或惟一的要求。一般说来,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不能 小于观测代表性的指标。 比较性 这是指不同测站同一时间取得的同一要素值,能够进行互相比较,并显示出这个要索的地区分布特征;另外也指同一测站不同时间的同一要素能进行比较,以说明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观测资料的比较性是建立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即要求观测时间、 观测方法、仪器类塑、记录整理、台站地理、地形条件等方面的一致性。没有这种一致性,也就谈不上比较性。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气象工作需要的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观测记录,但这种观测记录必须反映当地的真实气象情况,即具有准确性。若没有准确 性就谈不上代表性;若只有准确性而不具有代表性,这种资料的应用也受限制。观测记录的比较性,实际上也说明观测记录具有代表件和准确性,因为只有在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前提下,谈论记录的比较性才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