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巴黎气候大会现四大谈判分歧 |
发布时间:2015-12-09 |
2011年,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会议上,21岁的加拿大大学生安雅丽·阿帕都瑞对与会各国政府协商代表说,“你们没能实践誓言,你们错失目标,你们打破承诺。” 从1990年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商讨,如何拯救地球。时间来到2015年,195个国家还在协商,如何拯救地球。 希望这次巴黎峰会是我们无法错失的历史时刻。毕竟,地球离最终危机越来越近。 “一场会接一场会,时间计算到每一分每一秒。” 为了在12月11日出一个具有实质性突破的气候减排文本,近200个国家的气候代表正奔波在遍布勒布尔热各个角落的大小型会议间,“也许只是一个条款的再次确认,也许只是三五分钟的商谈,都会对最终文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要想在数天内将法律约束力、减排力度、资金到位、新协议定位等四大分歧谈拢,难上难。全世界都在期待,压力最大的是4个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长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欧盟气候专员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Todd Stern)、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 1.5度是谈判热身 是摄氏2度,还是摄氏1.5度? 这几天的谈判,因为一个数据,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摄氏2度,一直以来是一个公认安全的气候红线数字,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联合国的立场都明确指出,到2100年如果全球变暖超过摄氏2度,许多国家将面临难以承受的灾难。 但是在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上,摄氏2度的目标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与会的195个国家当中的106个最贫穷国家联合表示,摄氏1.5度才是如今人类惟一可以接受的数字,而联合国气候进程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也对这一目标表达了支持。 小岛屿国家联盟(简称Aosis)迫切希望各个国家给出他们排放的“峰值”。“一个长期的温度目标必须在巴黎协定中得到体现,并且应该给出指导性的实现途径,而远低于1.5度的目标将会有所助益。”马尔代夫环境和能源部长、小岛屿国家联盟主席易卜拉欣表示。 小岛屿国家联盟主要由在非洲、加勒比海、印度洋、地中海、太平洋的地势低洼小国组成,包括了伯利兹、佛得角、马尔代夫、牙买加、新加坡等。 该集团在一份声明中称,“如今气候变暖已经达到了摄氏1度,科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坚决和果断的行动,将来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将会是如今的两倍,气候进一步变暖只会增加这样的严重风险,并且造成全球普遍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摄氏1.5度的目标“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气候分析公司创办人兼CEO,同时也是该报告的联合作者之一的比尔·海尔博士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前十年开展行动,而这将花费比原本用于实现摄氏2度的目标多大约50%的资金,但从很大程度上将避免更多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发生。 不过,一些学者认为海尔博士对摄氏1.5度模型的理解过于乐观了,过分依赖于还不成熟,甚至是还不存在的技术来解决方案的做法显得幼稚。格兰瑟姆气候变化研究机构政策与沟通负责人鲍勃·沃德在一份2012年合著发表的论文中就已经指出,摄氏1.5度的目标没有可能,“1.5度或许存在理论路径,包括大幅削减排放和大型负排放的实现,但是这并不可行。” 但富有国家对摄氏1.5度的说法嗤之以鼻,比如沙特阿拉伯官员就拒绝参与该讨论,并认为没有任何科学发现支持必须将目标提高为1.5度。 四大谈判分歧 巴黎时间12月3日中午,解振华在中国角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目前总体看谈判进展缓慢,分歧较大,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法律约束力、减排力度、资金到位、新协议定位。 在法律约束力问题上,很多国家认为如果经过如此漫长的谈判还不能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是不可接受的。据解振华透露,有的国家希望将所有决定都写入协议,加强法律约束力。有的国家因为国内政治的原因,希望能够分别对待,有些决定写入协议,有些不写。 解振华说,中国方案是,以协议加决定的方式来解决协议的法律约束力问题。协议中明确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性安排,将此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同时,把有些国家的困难写入决定中去,决定只是政治决定。中国希望通过上述方案可以解决问题,避免再次重蹈京都议定书的覆辙。 在减排力度上,目前近180个国家提出的减排计划不足以控制温升到摄氏2度,应该进一步提高力度。有人提出,要在现在各国INDC基础上进行审评,要求各国进一步更新INDC。另有人认为,INDC是自主提出的,在各国国情和能力差异性大的情况下,应该让各国根据自身条件自愿提高力度。也有人反对定期搞评审,认为针对发达国家应该提此要求,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得到资金技术支持,不能再继续升高INDC。 解振华说,中国希望对各国提出的INDC给予充分的肯定。中国相信各国提出的INDC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因此应该政治互信。中国支持搞定期的整体的盘点,以知晓距离摄氏2度目标还有多大的距离。在盘点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在这种基础上,各国自主决定是否更新,提高力度。也就是说,既要采取行动,又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努力形成“INDC+整体评估+激励机制”的“盘点”模式,建立非介入性或惩罚性的,而是促进性的激励机制。 新的协议是替代公约还是在公约框架下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中国的观点很明确,巴黎会议是整个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会议的结果必须是在公约下,遵循公约的原则和框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和公平原则,在大的原则之下的阶段性的、里程碑式的结果。“我们不同意抛开公约另搞一套,这是我们不能够接受的。”解振华说。 钱是最大问题 资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也是公约、议定书非常明确要求落实的问题。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时已经承诺每年提高1000亿美元的资金,现在要兑现承诺。但是,资金到位的时间,资金的来源和成分问题也亟待解决。发展中国家要求在这次会议上一定要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此外,还应讨论2020年后资金如何操作的问题,是继续保持,还是在此基础上再次增加? 目前,发达国家不愿意对支持资金的具体金额作出承诺,倾向于在巴黎协议资金条款中使用模糊的语言表述。在资金来源上,发达国家希望除了公共资金外,也动员私营部门资金。 美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托德·斯特恩11月2日说,2020年后的资金支持目前是一个“开放话题”,美国可以接受的表述是“在2020年后继续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战略与政策部门主管奥尔登·迈耶认为,在目前的谈判阶段,美国不会愿意接受2020年后资金在每年1000亿美元基础上增加的提法,也不会接受任何定量的资金承诺目标。 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虽比美国积极,但在出钱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同样闪烁其词。欧盟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莎拉·布劳表示,2020年后的资金支持将以“2020年前的行动”为基础。 截至目前,发达国家没有提出任何有关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目标的详细路线图,实际提供的资金与目标差距巨大。今年10月,经合组织发布报告称,发达国家在2014年提供了近620亿美元支持资金。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指出,2012年,发达国家从公共资金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支持资金只有170亿美元。作为气候支持资金主要实体之一,绿色气候基金目前共得到102亿美元注资承诺,但截至11月,实际到位资金只有59亿美元,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承诺依然是空头支票。 出钱最爽快的是法国,法国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在其前西非殖民地和整个非洲,花费数十亿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环境项目。奥朗德在巴黎气候大会关于非洲问题的谈判会议上表示,法国政府将投入双倍的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项目,涉及整个非洲大陆,在2016年至2020年间投入大约20亿欧元。 另外,他表示巴黎将把原本投入的资金加大为3倍,到2020年为非洲的沙漠化问题和其他气候变化挑战贡献10亿欧元资金保障。大部分的投资将针对一些前西非殖民地,这是因为巴黎在这些地区有着重大安全利益,并且已经部署了数千人的部队用于打击伊斯兰武装分子。 77国集团和中国11月2日代表130多个发展中国家发表声明,敦促发达国家承担资金支持义务,在巴黎协议中明确2020年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 与发达国家逃避应尽责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在资金支持上没有法定义务的发展中国家正通过“南南合作”的方式,自愿贡献资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说,中国在“南南合作”中正发挥着领导作用。 解振华说,中国态度是2020年前,发达国家必须兑现承诺;2020年后,发达国家要继续在此基础上增加资金规模,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 数说COP21 3 度 如果所有国家皆实现减排承诺,预计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 50+ 页 巴黎气候大会最终谈判文件的厚度 147 名 参加巴黎气候大会开幕日领导人会谈的国家领导人 196 个 参加联合国框架公约的国家 3000 名 此次COP提供住宿的记者人数,有近6000名记者提交申请 2800 名 会议场馆安保人数,会议期间负责边境检查的警察有8000人 1000 亿美元 到2020年每年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40000 名 与会者人数,包括2.5万名代表团成员和3000名记者 1.7 亿欧元 法国政府主办气候会谈开销 来源: 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