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怎样计算三伏? |
发布时间:2016-01-15 |
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又是相对湿度最大的时期,因此,民间对入伏日期往往十分关注。遗憾的是,现在的挂历、台历、怀历等, 很少有标注人伏日期的,这就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说起三伏,应该首先了解个中含义。“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即是根据热的程度,把一年中这个最热的吋期划分为二个时段。据说,“三伏”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确定的,计箅方法是: 每年夏至口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闩起 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三伏”。民间也有人把“三伏"称为头伏、二伏和三伏的,农谚中就有“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的说法。庚日则是在纪日干支中每逢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 庚寅、庚卯、庚辰、庚巳、庚午、庚末、庚申、庚酉、庚戌、庚亥等。天干是10个,每隔10大就有一个庚日。而公历一年是365天(闰年时多1天),不是10的整倍数,所以每年庚日的日子均不相同,因而初伏 的日期也就不同。但初伏的3期除在7月份外,还有一些这样的规律:相连两年的初伏日期,当两年都是平年或第一年是闰年而第二年是平年时,则下年的初伏日期比上年提前或向后5天;当第一年是平 年而第二年是闰年时,则下年的初伏日期比上年提前6天或向后4 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而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因而相隔的天数就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4个庚日时,中伏到末伏的时间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5个庚日时,则中伏与末伏的间隔时间为20天。 |
最热气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