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现代环境危机与生态城市探索 |
发布时间:2016-03-01 |
舒国惠、孙家驹认为,工业文明诞生后,随着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日益强大,工业和人门向城市大量集中,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人们伐林平地,劈山填湖,代之而起的是一密集的建筑群和密封的水泥沥青地面,无尽的车流人海和滚滚烟尘,长明的灯光和无休的噪音。人们把这一切看成 是技术和经济的巨大成功,竞相抢占市中心的“黄金宝地”,但环境灾害也接踵而至,于是纷纷挪窝,幵始是通过火车转到近郊,有了汽车后又转到远郊。发达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峰1870年就终止了,1940〜1960年间,斯德哥尔摩居住在市中心的人口比例从54%下降到27%,多伦多从71% 下降到了37%,马德里从77%下降到了 41%。 1898年,英国城市规划师E.霍华德提出,应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1915年,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学生P.格迪斯强调城市规划要 “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成与地 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1925〜193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派克、沃恩和桑巴特等人先后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 1942年,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提岀,城市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秩序应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一致。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所引起的全球性 生态危机开始引起广泛关注。1971年,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重要概念,并开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100多个国家参加了该项计划。1996年12月,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 “人居环境大会”,生态城市研究开始进入国际生态学的前沿领域。 20世纪二二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大规模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美国要求森林公园用地不少于1200公顷,尽可能紧靠城市;大伦敦周边地区建起了 2000多平方千米的绿化带,市中心的皇家公园有40~ 50种鸟类繁衍, 约为城市周边地区的4倍;德国“煤铁之都”鲁尔重工业区的埃森市,森林面积超过50%,经常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出没;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的60%以上, 人均绿地面积49平方米,市中心得卡马洛夫植物园是全球 最大的植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