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海南长臂猿生存环境堪忧 日渐缩小的栖息地

海南长臂猿生存环境堪忧 日渐缩小的栖息地

发布时间:2012-03-04

  基于实地调查及遥感数据分析,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发布报告称,海南中部山区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十年的时间内消失了四分之一,达7.2万公顷,占整个中部山区原有天然林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随着浆纸人工林和橡胶林的侵入,造成了热带天然林的破碎化,消弱了森林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进而威胁动植物的生存,这其中就包括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

  自2010年起,绿色和平通过分析卫星影像和实地调查发现,海南岛中部山区雨林在过去十年消失了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4.7%。导致其大面积退缩的原因主要是,浆纸人工林、橡胶林、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其它商业开发行为。其中,违法及违规操作的浆纸人工林问题尤其明显,侵蚀了近13%的天然林面积。

  “海南的热带天然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依赖其生存的海南长臂猿就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珍稀,”绿色和平工作人员表示,“但是,目前海南长臂猿仅存23只,天然林的消失正在成为其生存的首要威胁。”

  绿色和平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海南中部山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地遭到人工林的侵入或包围,长臂猿的栖息地不断向高海拔地区转移,活动区域不断缩小。同时由于天然林的破碎化趋势加剧,长臂猿可能的迁徙廊道也被切断。

  “尽最大的努力去修复已经被破坏的天然热带雨林,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对于那些尚存的天然林,未来不应该再有一棵树木倒在人类盲目的电锯之下。”绿色和平说。

  海南长臂猿生境堪忧

  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组长、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区首席科学家龙勇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唐朝诗人李白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说明1300年前,长臂猿在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是广泛分布的,300年前从湖北武汉地区退居到湖南地区。目前,只能在云南、广西和海南看到灵性的长臂猿了。”

  海南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20世纪50年代,在全岛 12个县区均有分布,数量达到2000多只。但是,自60年代以来,长臂猿数量剧减,如今退缩到仅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仅16平方公里的原始雨林中33。海南长臂猿原本栖息于海拔约1000米以下的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尤其喜欢居住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地热带雨林。然而,由于低海拔地区被大量种植人工林,长臂猿现在只能退缩到海拔900米左右的山地雨林中。

  一项由中科院、科技部和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KFBG)支持的研究项目指出,在过去17年中,海南全岛适宜长臂猿生存的森林减少了530平方公里,下降了35%。其中海拔低于760米的森林主要是被人工林所替代,高于760米的森林则主要由于砍伐、放牧以及种植松树而遭到退化。同时,在已知长臂猿曾经出现过的区域,森林也呈现破碎化。

  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根据WWF和IUCN等组织的资料,列出全世界极濒危的25种灵长类,海南长臂猿是唯一种群数量少于100只的灵长类动物。它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是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极危(CR)”的物种。

  世界现存的四大类人猿36中,中国仅有长臂猿这一种,其中海南长臂猿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属于中型猿,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无尾,身形矫健。雌雄长臂猿毛色不同,公猿通体黑色,母猿则全身金黄色而且头顶都有黑色的头冠,像戴了一顶漂亮的黑帽,因此被叫做“黑冠长臂猿”。

  日渐缩小的栖息地

  2011年9月,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专家团队在最新一次考察中,发现海南长臂猿(Nomascushainanus)组成了一个新家庭,猿群从原来的两群变成三群,长臂猿数量增加到了23只。35由于海南长臂猿具有固定的“夫妻”关系,只有组成新的家庭才能繁殖后代,因此这一新的家庭的组成给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扩大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从事长臂猿保护工作的专家团队也清楚的知道,如此小的种群规模,对于这个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的繁衍来说,仍然是不容乐观。

  龙勇诚向本报记者介绍,加上今年9月新发现的一个家庭,目前,霸王岭内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三群海南长臂猿,仅有五只雌性,其中一只年老,已失去繁殖能力。比起大熊猫,海南长臂猿更加岌岌可危。海南长臂猿濒危的原因是栖息地的大规模丧失和人为猎杀。

  根据,一群长臂猿的家域范围理论上要达到100——500公顷,因此若要维持种群生存和繁殖,需要大面积保存完整的热带雨林。只有种类丰富的热带常绿森林能够保证树木结果的时间交替,使长臂猿能够一年四季都有食物。长臂猿是无法在人工纯林中生存的。同时,由于人工林种植和其他原因所带来的原始雨林的破碎化也缩小了它觅食的范围。

  虽然猎杀是历史上造成海南长臂猿退缩到霸王岭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现在的动物保护工作已经极大的减少或杜绝了猎杀的发生。人工林和其他人为活动对长臂猿栖息地的围剿,成为如今威胁该物种生存和延续下去的主因。

  虽然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逐渐恢复,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产下的婴猿都是雄性。专家分析表示,这说明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较差,食物不够丰富。“通常动物在获得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容易生出雄仔。”

  “如果下一代中没有雌猿的话,海南长臂猿便很危险了。”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教授江海声认为,没有雌猿出生,那些独居的雄猿便难以配对组建起新的家族群,而现存的家族群因为自然衰老,将在若干年后消失。

  绿色和平的最新地图描绘出海南长臂猿日渐窘迫的生存现状。从地图上不难看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自东北部至西南部边缘已经基本被农田、橡胶林、浆纸人工林以及道路等所包围,保护区已呈现孤岛化状态。目前仅有霸王岭东南方向通往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的地区人为活动较少,是长臂猿扩大分布区比较重要的“生存廊道”之一。如果廊道畅通,经鹦歌岭连通黎母岭自然保护区,那么可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潜在的长臂猿栖息地。但是,从地图也可以看出,霸王岭与鹦歌岭之间的“生存走廊”也早已被大片人工林所阻断,成为长臂猿难以逾越的障碍。无独有偶,在鹦歌岭与黎母岭保护区之间也存在大片人工林,阻断了长臂猿进一步可能迁徙的路径。

  来源: 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