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低温冷害

发布时间:2017-02-16

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期内因温度偏低,热量不足,或是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遭遇一定强度的异常低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或是影响结实、灌浆,使作物受害而减产。低温冷害是世界范围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各个地区都会发生,这与我国的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有关,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有的年份冷空气活动更为强盛和频繁。我国由于人均耕地少,复种指数是世界上最髙的,也加剧了冷害的发生。

低温冷害对作物产生的危害主要是降低光合作用和增强呼吸强度,减弱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减慢发育速度,妨碍花粉的正常发育,阻碍花药的开裂、散粉,使受精过程发生障碍,强低温会伤害细胞膜,引起电解质外渗,造成细胞解体。

一、延迟型冷害

低温在作物的生育期间,特别是营养生长阶段出现,引起作物生育期明显延迟。延迟型冷害的特点是使作物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比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导致作物发育期延迟,有时在作物开花后遇到持续低温,致使作物不能充分灌浆、成熟,出现谷粒不饱满或半粒、秕粒,使千粒重下降。作物遭受延迟型冷害,不但产量不高,而且品质也明显下降。水稻、玉米、高粱一般多发生延迟型冷害。

二、障碍型冷害

作物在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遇到低温,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导致发育不健全。如引起开花器官的障碍,则妨碍授粉、受精,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产生空壳和秕粒。障碍型冷害的特点是低温的时间较短,主要发生在作物对低温较敏感的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

二、倒春寒

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气温明显下降,对农作物造成损伤的一种冷害。倒春寒常对南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较大危害,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灾害性天气。

2〜4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期,当北方冷空气入侵到江南和华南时,与南方的暖湿空气相持,就会出现倒春寒天气。严重的倒春寒天气,旬平均气温可以比常年同期偏低2℃以上,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2℃,并持续3〜5天阴雨,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日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就会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和死苗,且随着气温的降低和持续日数的延长,烂秧灾害加重。

此外,倒春寒天气对已经播种的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也常常造成烂种死苗,并影响油菜开花授粉及角果的正常发育,导致产量下降,有时还会影响小麦孕穗而造成不孕或籽粒质量低劣。

四、五月寒

五月寒又称为“小满寒”,是指南方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日最低气温低于 17℃的低温阴雨天气。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江南、华南早稻进入孕穗、抽穗至开花阶段,这时如果连续3天以上出现日平均气温小于20℃的低温天气,将对早稻幼穗分化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造成危害,影响稻穗的正常发育和扬花授粉,导致空秕粒明显增多而减产。五月寒天气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危害就越重,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五 寒露风

寒露风是指9、10月份北方冷空气南下,使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温度明显降低,导致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受害而减产的一种低温冷害。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称为“秋季低温冷害”;在广东、 广西和福建一带,因这种灾害多出现在农历“寒露”节气前后, 故称“寒露风”。

寒露风发生时正是南方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抽穗扬花、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降温天气抑制了水稻花粉粒的正常生长和代谢作用,使谷粒不能正常发育,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气温越低、持续时间愈长,危害愈重。若伴有阴雨、大风或空气干燥等,将会加重危害。我国双季稻区寒露风危害一般导致晚稻空壳 率达20%〜30%,严重年份可达40%〜70%,甚至绝收。

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当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18〜20℃,最低气温低于15℃,粳稻受害;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20〜22℃,籼稻和杂交稻就易受害,且气温越低,持续时间愈长,危害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