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支配山西气候的主要因素:地形 |
发布时间:2017-03-01 |
青藏、云贵、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髙原。根据髙原的成因,前三 个都属于隆起高原,黄土髙原则是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风成的堆枳高原。黄土高原的范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其中一部份即是山西所处的山西髙原,另外两个部分分别为六盘 山以西、甘肃中部的髙原和陕西北部的高原。由于我国地形明显地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所以整个黄土髙原处在第二级阶梯内。 山西高原有许多断层和局部盆地,地形比陕北和甘滿髙原更为复杂。从宏观角度看 山西地形特征,山西境内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地域。 如果从高空下望这块土地,丘岗起伏、峁梁逶迤、地形连绵起伏、如波似浪、悄无 生息,无一不给人一种隔世之感;髙原、丘陵、台地、平川等各种地形尽收眼底,并且 大致又可分为三个大区而论: 1、东部山地区 省境的东部与东南部,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 中条山,海拔大都在一千五百米以上,属中山地形。山地的形成受构造断裂作用显著, 与华北平原和断陷盆地的界限十分清楚,从平原瞭望山地,显得格外髙耸挺拔、巍峨壮丽。 恒山为我国五岳中之北岳。西南起于管涔山向东北连馒头山至恒山主峰(海拔二千零一十六米),再问东北六棱山伸问河北省境内,长约二百公里,宽仪十余公里,两侧均有断层,成为大同盆也与忻定盆地的界山,相对高差在一千米左右,北坡陡,南坡较缓。 五台山因系由五个平台状的山峄组成而得名。位于五台县、繁峙、代县之间,相对髙度二千米左右。主峰北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本省最高峄。五台山群山环拱,间有盆地。 系舟山位于忻定盆地之南侧,海拔一干八百到二千一百米,西北坡陡直,高出忻定 盆地一千米左右,与盆地的界线十分清楚;东南坡缓斜,相对高差在五百米上下,呈单面山形。 太行山系指山西省与河北、河南两省分界的山岭,长约四百多公里,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其东侧为大断层,髙出华北平原一千五百到二千米,异常陡峻;西坡缓斜,逐渐过渡为一千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山地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河流多横切山地入华北平原,峡谷峭壁屡见不鲜。太行山区面积约占山西省面积四分之一以上,晋中、晋东南、 临汾专区大部地区处于其中。 太岳山又称霍山,平行排列苄太行山之西。北起介休以南的绵山,经沁痗、霍县、 安泽、沁水等县境,南达绛县横岭关与中条山相接,构成晋中、临汾、晋东南三个地区 的天然界线。山势以北段及主峰附近最险,南段次之,中段较为低缓。主峄霍山海拔二 千三百四十六米,高出临汾盆地一千八百米以上。 中条山:东北起于绛县横岭关,向西南延展至黄河边缘,长约一百四十公里,宽度 不大。呈长条形直立于运城盆地与南部黄河谷地之间。其以东部舜王坪为最高,海拔二千三百二十一米,山顶呈平台状;西部雪花山海拔一千八百二十五米,高出运城盆地一 千四百多米。北坡以断层与运城盆地为界,山坡陡直;南坡缓斜,逐渐过渡为黄土合 地。 本区发源之河流除东南部丹河、沁河等注入黄河外,其余厲海河水系,由西往东直 泻华北平原。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以高原地形为主,称“晋东南髙原”或“沁潞高原”,由长治、晋城、阳城等小盆地及周围的低山、丘陵组成,海拔约八百到一千二百 米。长治盆地海拔一千米左右,地面较平,面积较大,四周约距三十多公里,盆地边缘 冲沟较多,深切十余米。由此向北为沁县、襄垣一带之黄土丘陵,向西为丘陵或低山,东南 为侵蚀低山与晋城小盆地相接。晋城盆地内北部高原一带比较平坦,南部略有起伏。阳城盆地则多为丘陵、低山组成,相当破碎。此外在本区还散布着几个山间小盆地,如:北部的广灵、灵丘盆地,中部的阳泉、寿阳盆地,南部的垣曲盆地等,都是重要的耕作区 域。 2、西部高原地区 本区西以黄河为界与陕北高原遥遥相对,东面以一系列山地突起于中部断陷盆地 区;七峰山和洪涛山是与大同盆地的界山,云中山是与忻定盆地的界山,吕梁山为太原 盆地、临汾盆地的界山。这些山地均具有不对称特点,东坡和东南坡大都以断层与盆地 相接,高出盆地七百到一千五百米,山坡陡直,山势雄伟,山前多分布有洪积扇地形; 西坡和缓,上复黄土,逐渐过渡为黄土髙原。吕梁山是构成高原山地的骨干,由北而南 包括黑驼山、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真武山、紫荆山及龙门山等主要山峰。 长约三百多公里,海拔一般在一千五百米以上,顶峰达二千米左右,其中以关帝山最 髙,海拔二千八百三十米。 吕梁山之西通称“晋西高原”。总的看来是北高南低:北部丘陵海拔约一千二百到 “千四百米,中部一千米左右,南部八百米上下,由东向西倾斜至黄河谷地。河流短 小,大都直接注人黄河,较大者有朱家川河、岚漪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地. 表普遍复盖着十到十三米厚的黄土,局部地区厚达七十到八十米。原为一个被黄土复盖 的高原,后经流水分割,显得十分破碎,可谓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其波碎程度南 北不同,东西各异。省境西北部左云、右玉一带,地面比较完整,是被黄土复盖的波状丘陵、河曲、保德、偏关一带为沙黄土复盖的峁状丘陵,峁顶并常见片状沙地或雏形沙 丘。兴县以南至中阳多为梁状或峁状黄土丘陵;南部石楼、陽县、永和、蒲县、乡宁一 带尚保存有破碎的黄土堳,堳面平坦,倾斜大都在五度以下,利于耕作。东西相比,一 般在近黄河地区分割剧烈,溯河而上渐趋缓和。如在中部地区沿黄河各池多见峁状丘陵, 往东则出现梁状峁状混合型丘陵及梁状丘陵。上述差异一方面是由无流水侵蚀的结果, 另外黄土堆积前的古地形亦起很大作用。在岚县、静乐、岢岚等地散布着几个小型盆地 (包括汾河上游谷地),这些盆地亦已遭受剧烈分割,地面多不完整,呈现出丘陵起伏 的形状。在神池、五寨县境,保存了较为宽阔的谷地平原,尚较完整。此外,晋西髙原 上还散布着许多土石山地,如吉县境内的人祖山,临县、兴县之间的紫金山等,挺立于 “黄土海洋”中。 3、中部盆地区 位于山西省埦各部中央,有五个彼此相隔的盆地,与周围山地多以断层相接,中部沉陷,后经堆积而成。其地面平坦、人口密集,为山西省经济最繁荣的区域。 大同盆地:呈东北一一西南方向分布,长约一百二十公里,宽二十到四十公里,海 拔一千到一千一百米,盆地面积为五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盆地中除山阴县北部及阳髙县 南部有玄武岩流分布外,皆由湖泊、河流泥沙堆积而成,地面平坦,并有薄层黄土复盖。 忻定盆地:包括滹沱河上游谷地。盆地中心部分海拔八百米上下,地面相当平坦, 盆地面积为二千零五十平方公里。 太原盆地:长约二百多公里,宽十二到四十公里,海拔七百到九百米。盆地面积为 五千零5十平方公里。盆地中心部分非常平坦,太原北黄寨一带为黄土髙平原,冲沟发 育。在汾阳、孝义西部及榆次、太谷东部盆地边缘以黄土浅丘与山地相接。 临汾盆地:长二百多公里,宽二十到二十五公里,海拔四百到六百米,面积五千二 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整个汾河下游地区。汾河河谷两侧有一级低阶地和二至三级髙阶 地,形若台阶,因此它是一个由阶状平原组成的盆地。 运城盆地:北以峨嵋台地与临汾盆地相隔,东南达中条山麓,西隔黄河与谓河盆地 毗连,辣水河流经其间,故又称“濂水盆地”。盆地面积二千九百七十五平方公里,海 拔四百到五台米左右,是本省最低的盆地;运城东南之盐池,海拔最(氏,仅三百二十二 米。其北的峨嵋台地,海拔五百到七百米,孤峰山、棱王山和绛县的紫金山兀立其上, 台地由黄土组成,高出盆地二百到三百米,顶面平坦,边缘受沟谷分割,沟深达一百到 二百米。 由整个山西地形的概述,可见本省地形复杂多样化名副其实。这样一个山区面积约 占总面积百分之七十二以上的下垫面,在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不断循环运动变化中,其以 自己固有的本能作用,在一定的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条件下,限制了各种气象要素在其 上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形成了特殊的山西山地气候状况。 境北部的恒山、五台山、系舟山、芦芽山以及南部的太岳山、中条山,多呈东北到 西南走向,并且从北到南相间排列,好象一道道横亘的屏陣,明显影响了冬季风的南下和 夏季风的北上。倘若山西是一个象华北平原一样的一望无际的平展地势,那么省内北部的 大同,水热条件最起码应与同纬度的北京相当。正因为本身海拔隆起,加之山脉重重阻隔, 东南季风沿途的水汽消耗,所以年降水量只有3 8 0mm,与北京相差3 0 0mm以上; 年平均气温只有6℃之多,与北京相差5℃左右。南部运城与河南省开封市纬度一 样,海拔高度高出三百多米,但年平均气温却也近似相等,也是冬季风受山脉衰减,其势力到达运城相对变性的缘故。又例如长治盆地的降水比大同盆地平均降水量多达 2 0 0mm以上,这个差异相当于江苏省苏北地区降水与北京降水之差异,运城市与大同市的温度差相当于华北平原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的年平均气温差。充分说明山 西省南北纬度跨度虽不大,但由于山地条件的特点,气侯差异已远远超出了平原地区同 纬跨的气候差异。 就山西省范围内,由于地势的垂直高差悬殊,气候要素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五台 山中台顶的年平均气温比其西南山脚下的豆村要低1 0℃左右,相当于广州与石家庄的 年平均气温差。又如五台山的年降水量可与淮河流域的降水量相当等。 对于热量条件而言,各大中小盆地中都比其四周山区丰富。大同盆地内>=0℃期 间积温毎年可比其西部的晋西北地区多5 0 0℃以上,无霜冻期可多达一个月左右。 境内由于山区小地形条件而形成的小气候特色也是明显的。如太原盆地内偏北部的 山谷风环流特征;处于东西向河谷或川谷的河津、兴县等地,一年中均以东风或西风 为主,或者一年以东、西风为主导风向;峡谷口的地方年平均风速偏大;宁武、朔县 在八级以上大风日的风向一般均为西风;中髙山区降水明显偏大及迎风坡雨量大于背风 坡雨量等现象,在山西省地域内均有反映。晋南运城盆地内热量条件丰富,除其位置偏 南、海拔高度低外,与夏季风翻越中条山后下坡增温即“焚风效应”也有一定的关系。 省境北部的气温年较差与同纬度的华北平原相比,也偏大2℃左右,这亦是山区增温快、降温也快的一个气候特点。 总的说来,山西由于这种地形的特殊性,决定了山西气候的必然性,地形的作用改 变了太阳辐射及大气环流本应产生的一般气候效果,与山西相邻的东部和南部均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跨入山西境内就即刻变为南温带亚干旱和中温带亚干旱气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