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基本对策

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基本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07

为了使农业生产系统能较快较正常地适应大气CO2浓度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增强中国农业生产系统的抗逆性和应变适应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 有计划地采取一些适应对策和措施,这些对策和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合理利用农业舟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据研究,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认有大约50%被海洋吸收。海洋污染导致的“海洋沙漠化”不仅降低了海洋吸收大气CO2的能力,而且因为海洋环境的恶化增加了海洋生物向大气排放CO2的可能。森林是CO2的主要消耗者。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有利于控制和减少大气中的浓度、降低升温幅度、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于缺水严重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一定要注意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对于中国非常有限的土地资源,要做到貧先对耕地资源实行重点保护,要严格控制非 农用地的扩展,正确处理好建设用地与保护用地和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加强对林地和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禁止滥伐森林,加速砍伐区的人工营造更新,扩大自然植被覆盖率;三是因地制宜地规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最后,要坚持以草定畜,防止'超截放敉,应根据不同草地承载力核定载畜量,保护恢复可持续利用的草地生态坏境和草地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必须摒弃先破坏、后治理的观念。既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短暂的快速发展,也不能以社会经济停滞不前为代 价求得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要重新审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适度性.主动使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保护和违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 济可持续发展。

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

调整农业种植结抅就是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分析光、温、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牲强及光合生产率高的新品种,采用防灾抗灾、 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及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气候变暖,生育期延长,对中国北方农业生产可能有利,因此耍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科学地调整种植结构。改变耕作熟制可以充分利用生育期内的农业气候资源,如将目前的春种改为冬种,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熟制, 变一年一熟为两熟,变两年三熟为一年两熟等。另外,改变所种捎作物的用途,如 增加饲用玉米、饲用稻和大麦的生产,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严格要求,降低农业对气候的敏感性。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作物对适宜气象条件的要求更加严格, 对不利气象条件的反应更加敏感。研究表明,在高产水平下,产量基本上随气象条件波动而波动。为此,在改革种植制度时要深刻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气象条件的关系,幵展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提供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

3、改进现有的农耕措施和经营管理

广义地说,开发推广新技术、新褙施,积极宣传传输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就能在新的气候环境中变弊为利,变害为宜。提高农业的自适应能力。如营造农田防护林,发展农田林网,既能增强对的吸收库容,还能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又如在于早、半干旱地区改迸灌溉方案,优化灌溉系统和灌溉方式,如改漫灌为喷灌、滴灌,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作等提髙灌喷水分的利用效率;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采取防止土壤被淋蚀、肥料流失以及调控地下水位等排灌措施,既可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条件.还可提高农业抗御灾变的自适应能力。

4、发展相关前沿学科弓高科技

面对世纪人口、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与农业布关的前沿学科领域积极探索,力求取得甭大进展,以保障在气 候变暖愔景下实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双赢。中国也应该从战略上科学分析中国所面临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规划, 加大投人力度,积极促进发展与农业有关的前沿学科和高科技,提高中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5、利用短期气候预报和互联网为农民进行荇询服务

气候变化的年际变化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农业生产中人们往往强调上一年的经验教训,事实上重演前一年气象事件的概率是很小的。随着气象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将来有可能根据短期气候预报,利用互联网对农户进行调整品种和栽培措施的咨询肢务。目前,黑龙江省已在大部分乡镇建立雨量测点和 气象服务网,全国大多数县开办了有线电视气象预报服务,除地形复杂的山区外, 可传播到所有农户。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裕农户许多已学会利用互联网获取气象和市场信息。相对而言,中西部互联网普及还较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