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沙漠化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7-10-2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加紧了防治荒漠化的合作。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国家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北非五因的绿色坝工程增加了沙 漠边缘地区的植被,阻挡着沙丘的移动;以色列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太阳能,发展了颇具特色的沙漠农业。中国40多年来,在沙区营造防护林1 000万 ,目前以治沙为主的造林面积为0.1亿hm2,使1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并开始逆转。全国治沙工程启动以后将治理开发沙区面积224.4万hm2,具体措施上不同类型地区要分别形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1)半干旱地区

以生态户为单位,采取天然封育,调整以旱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扩大林草比例,在水土较好的土地上柴约经营提高单产,营造林带,在沙丘表面栽植固沙植物,丘间造林和封育结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种效益的统一。牧区应合理确定 载畜量、轮牧、建立人工草池及饲料基地,合理配置水井,修建固定道路。近年来,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在风蚀沙化严重的后山地区实施退耕种等植灌,改变滥垦和广种薄收的做法,实行精种高产,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战略,荒溴化莬延的势头已初步得到遏制。陕北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赤峰市坚持不懈椬树固沙,取得了沙退人进的效果。

(2)干旱地区

以流域为单位全面规划合理分配水资源,绿洲内部田园建设防护林网,边缘以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和外围固定沙丘相结合,形成完整防治体系。在1993年5月的特太沙尘暴中,固沙效果兄著的宁夏沙坡头段铁路未受到任何损失。

(3)半湿润地区

黄泛区通过平沙整地,营造护田林网和兴修水利已使79%的风沙土地改造成 耕地。北京市南部郊区永定河流域的风沙也已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