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建立生态适应性早作增产配套技术体系 |
发布时间:2017-10-24 |
农牧交错带的大部地区水资源缺乏,只有大幅度提高旱作生产水平,才能消除退耕还林还草的后顾之忧,实现由掠夺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摸准 本地区的主要生态障碍,研究其突破性关键技术,以此为核心构筑生态适应性旱作增产配套技术体系。 ①坡耕地建设等高田 农牧交错带虽然干旱少雨,但土壤粗化,雨季集中,丘陵仍有较重水土流失。 由于土层薄、冬季严寒和劳动力少,过去照搬外地经验修筑水平梯田,因打乱土层导致减产而难以推广。内蒙古武川旱农试验区经10多年试验研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坡耕地建设等髙田规范化工程与增产配套技术,采取一次筑埂逐年定向耕翻 3〜4年整平的做法,取得显著的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效果,成为坡耕地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形式和突破口。 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国内外防治风蚀沙化的技术包括营造防护林、秸秆覆盖、留茬免耕等。农牧交错带的大部地区因秸秆产出少,大风多,覆盖还田难以保持;因土层薄和地不平,全部留茬不利于早春条播作物的播种;造林成活率也很低。因此,防治风蚀沙化仍须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条播作物与穴播作物间作;前者粒小不能在留茬地浅播,但适合密植留茬;后者可在留茬地深播,但密度小留茬作用不大;两者价好互补。采取带狀问作方式后,外界风力小于8级吋一般不起沙。实测留茬带内外风蚀量减少85%〜30%,雪后留茬带0〜10cm土层水分比裸地成倍增加,增产15%以上。 推广到粮草或灌草等多种形式,以留茬带保护裸土带,以灌木带保护牧草带,已成为不适宜植树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带防治风蚀沙化的关键技术。 同时,在土层较厚的滩地推广留茬免耕播种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在河北省丰宁坝上测定,免耕留茬地块0.1〜1.5 m高度的风蚀沙 尘量减少了 70%〜75%,0〜0.1m高度减少了 83%〜87%。10cm处免耕处理比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增加2.6%,基本茁增加,增产45.5% ,成本节约 270〜300 元/hm2。 ③带水播种和测水种植技术 农牧交错带春季普遍十年九旱,且无霜期罾,一旦捉不住苗就全年绝收。近年来,推广了条播作物的带水播种机和穴播作物座水播种机,使有限水集中湿润种 子附近土壤,以微量补水解决了一般旱年的春播保苗,增产10%〜30%。 ④旱地培肥施肥和耕地保养技术 针对旱作农田养分不平衡和肥效低的现状,大面积推广长效碳铵等缓释化肥, 初步解决了旱作水热及养分需求高峰与释放高峰错位的矛盾,增收节支效果显著。 区别各地情况,分别采取增施有机肥,轮作绿肥,施加土壤改良剂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