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独特的西藏气候:干湿分明,多夜雨

独特的西藏气候:干湿分明,多夜雨

发布时间:2017-11-11

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因本区地形异常复杂,山脉东两横贯,南北层叠,河流山谷纵横交错,下垫面性质和距海远近各不相同,故各地降水显有差异。全区有两个多雨带:一是由东南的察隅到林芝、嘉黎;二是由丁青到日喀则一带。

全区年降水量向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以上,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以下,量差100倍以上。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两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也就是东南湿润,西北干燥.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高原季风影响的结果。

山于髙耸的喜马拉雅山脉虽东西走向以及东部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的配置,而形成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带呈向西南开口的八型地形。正当夏季偏南季风从孟加拉湾经印度东部平原进入本区的要冲,可以迫使气流抬升,并转变为气旋性弯曲,形成了季风辐合区,降水贷非常丰沛,年总量约1,000毫米以上,为全区之冠,也是我国多雨中心之一。如巴昔卡1931—1960年年平均降水量可多达4,495.0毫米,确实少有。西南气流沿雅啓藏布江而上,降水量逐渐减少。林芝、波密等地年雨量也有600〜1,000亳米, 虽不及东南低地,但仍为海拔2700米以上的一个多雨区。雅鲁藏布江流域,三江流域的峡谷地带以及东念靑唐古拉山脉以北地区,因受切变线、低涡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年降水也较多,约400〜600毫米,也是一个较多雨地区,气候较为湿润。那曲以两及阿里髙原,因距海洋较远,海拔又髙,还受髙山重重阻隔,印度洋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降水量明显减少,年平均不足300奄米,越往西越少,噶尔等地仅50〜70毫米,藏新交界地区只有20毫米左右,是本区少雨地区,另外,在雅将藏布江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狭 长地带,山于山脉的屛障作用,南来的暖湿气流翻越高山下沉吋,层结较为稳定,不易致雨,而形成相对干旱的“雨影区”。

就降水量而言,大部分地区是干、雨季分明的单峰型。而髙原东南部和喜马拉雅山拘麓地带却楚双峰型,表明了春季地形雨的巨大影响。

干、雨季的形成主要是受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而影响的结束。5、6月间,东亚环流向圾乎特征过渡,印度北部的两风减弱、消失,孟加拉湾低压的建立,西太平洋髙压和伊朗高压北跳,北髙南低的形势开始建立,髙原周围鞍型场形成,表明本区将进入雨季。雅竹藏布江流域雨季到来的日期大致与副髙笫二次北跳至北纬25度地区的口期基本一致,本区各地雨季开始日期很不相同。东部比西部早,南比北早,河谷地带比山区早。东南低地一般从3月开始,藏东和藏北部5月中、下旬幵始,雅符藏布江流域则是 6月上、屮旬进入雨季,日喀则西部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才开始进入雨季,阿里地区降水少无叨显雨季。

9月间,北方冷空气南下,在髙原西北侧形成相对稳定的冷槽。伊朗高压南撤,西风开始加强并逐步控制商原。这时雨季即将结束。各地结束日期与开始日期相反。总的趋势足从沔北阁东南结束:藏北及雅鲁藏布江流域广大地区终止于9月中、下旬,为最早,藏东地区于10月上、中结束,10月末东南低地的雨季才开始结束.

由此可见,全区雨季以东南低地敁长,从3月到10月约7个月。其他大部分地区约 5〜6个州。雨季来临时,北进速度缓慢,从南到北约需4个月时间,雨季终止时,南退速度较快,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可全部结朿。

从大部分地区而言,雨季以6〜9月为宜。此期间,各地降水非常集中,一般占全 年降水记的80〜90%。7、8月份,由于印度洋西南季风与北部大陆冷髙偏北气流在髙原地区形成辐合,往往在丁青、嘉黎、拉萨、口喀则一带维持一切变线,雨量十分集中。而藏东南地区此时为太平洋髙压后部控制,降水量反而减少。加之雨季来的早,退得晚,年降水量分配较为均勻。

另外,在干、雨季交替季节,降水量有突升、猛降的特点。雨季开始时期,月降水量一般为前一个月的3 — 4倍,而雨季终止时,月降水量常是后一个月的7〜8倍之多。

水分是作物生育所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在热量条件保证之下,水分是一个限制性因素.全区降水量较多的地方都是主要农区,尤其是降水集中于6〜9月,正值农作物生长盛期,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光合作用强,需水量大,这时气温也较高。水热同苧赴西藏气候的一大特色,对农业极为有利。虽然有些地方年降水量较少, 们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雨量少的不足。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各地雨季开始日期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如拉萨,曰喀则,山南等河谷地带在正常年份6月上中旬开始进入雨季,但有些年份来得较迟,到6月底才开始。这时正值小麦、靑棵拔节期,急霜水份,所以往往形成初夏旱,对农作物生育极为不利。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一般为100〜200毫米.可是异常年份就很突出,如拉萨年均量为443.6毫米,而多雨年(1962年为796.6毫米)降水量为少雨年(1967年为抓3.3毫米)的二倍以上,其余地区也大都在两倍以上。

历年降水贷变化程度可用降水变率来表示。变率大说明历年降水量多寡悬殊、稳定性差,反之其稳定性好。全区年变率不箅大,一般在12—15%,与我国东南各省相似。但季变率要大得多,尤以冬春两季为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说明夏季降水量较稳定,旱涝灾害不多,而春冬季、尤其足春季因降水不足和分配不均,易出现干旱现象。

降水保证率(大于某一界限降水量出现的可靠程度)是一地出现旱涝灾害机率大小的降水指标之一,也是逬桥、水库、电站、水利等工程设计的重要气候参数。从资料分析看,大部分地区多数年份降水量在350〜550毫米之间,降水特多或特少的年份虽有发生,但机率很小。拉萨地区出现如1962年那样大于700毫米降水量的水涝灾害的机率只有5%,可是要造成如1967年那样较严重旱灾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可见旱灾是本区农业的主要气候灾害之一。

对亍于交通、水利和农田雄本建设来说,保证率达80%以上的降水萤在实际应用上价值较大,因为此界限降水鲎的可靠性大,对有关建设和农业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保证率在80%以上的降水量而论,拉萨、昌都、林芝等主要农区不会少于350毫米,其中林芝可大于450毫米。加之雨季降水髙度集中,正值农作物生育盛期, 可以基本满足小麦、青稞、油菜及蔬菜等主要作物的需水要求。

降水强度与农业生产,土木和水利建设工程关系极为密切。本区大部分地区最大降水强度皆在50毫米/日以下,以不足10毫米/日的日数为最多。拉萨极值为41.6毫米/日, 昌都为55.3毫米/日,那曲为32.6毫米/日。只有藏东南和苒马拉雅山脉南麓较大。如察隅 1957年5月7日,降水量多达116.5毫米,聂拉木1975年9月27日为99.7毫米.可见全区降水多为小雨,大暴雨机率很小、这对农牧业生产和工程设计施工是有利的。

“高原夜雨”楚西藏气候的又一特色。夜雨主要出现在雨季。其成因主要与局地地形条件有关。由天,太阳辐射强烈,“热气柱”加强,近地面空气受热澎胀,沿山坡上升,使天气处于“酝酿阶段”,可是到了傍晚,山地首先冷却,山上冷空气沿山坡下沉,促使谷地较暖湿的空气抬升,大气升降运动增加。这种强烈的对流带来了 “爆发性云系”,这是高原白天加热作用的结果,是初哀降水的主要系统之一,最易成云致雨。 它在一天内便经历了 “酝酿一爆发一扩展一消散的过程,也就是昼唷夜雨的变化过程。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四面环山,地形宽阔,加之下垫面多为砂砾石组成,都是形成夜 雨的优越条件。所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全区多夜雨的中心地带。夜雨百分率高达80%以上,拉萨、日喀则等地竟大于85%。全区夜雨率在50〜85%之间,大部分地区皆在60%以上,藏北和三江流域北部约为60〜70%,藏东南和南部边缘及阿里北部地区较小,在50%左右。

夜雨的优越性很大.夜间下雨,温度降低,天气凉爽、可以减少农作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养份。昼晴夜雨既为农作物生育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又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为干物质积累创造了条件,是本区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