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哥本哈根将在2025年成全球首个零碳排放城市 |
发布时间:2012-07-03 |
这里是“小美人鱼”的家乡,也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城市。穿梭街头的自行车是这座城市的“绿色符号”,壮观的海上风电场是这个城市的“绿色动力”,蔚蓝的港湾是人们畅游扬帆的乐园。这些现代元素自然融合在历史文化遗迹中,成为这座古城新的时代风尚。 童话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在谱写一个史无前例的绿色传奇: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零碳排放城市。四通八达的绿色交通、鳞次栉比的绿色建筑、随处可见的白色风车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哥本哈根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正在使人们生活得更好。 改天换地的“绿色革命”——哥本哈根成为“领头羊”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丹麦经济带来重创,痛定思痛,丹麦政府痛下决心,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当时,油价飞涨导致国家国际收支赤字大增,丹麦政府不得不发起“无车日”运动,提倡周日停驶机动车。同时,丹麦政府开始对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并采取新的能源政策,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哥本哈根正在经历一场改天换地的“绿色革命”。市政府在2009年提出计划,要在2025年把哥本哈根建成世界上首个零碳排放城市。该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把该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为此,哥本哈根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行动小组,对如何减少碳排放提出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大力发展风能等绿色可再生资源、鼓励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推广绿色环保建筑等50项具体项目。 2012年,该计划第一阶段目标已提前实现,哥本哈根市正在雄心勃勃地向第二阶段零碳目标迈进。绿色发展正在给这个城市注入新的活力,给城市经济催生新的增长点。 绿色能源助推绿色经济——市民入股成为风电场股东 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多风之国,丹麦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其沿岸海水深度不大,具有发展风电产业的优势。丹麦的风能产业迅速崛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丹麦成为全球风能技术的领跑者,风电设备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3。丹麦有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德国西门子风电公司也在丹麦设立了生产基地。 坐落在哥本哈根海港的米德尔格伦登风电场是一座拥有20座2兆瓦风力发电机、总装机量为40兆瓦的海上风电场,它们产生的电力可以为哥本哈根的4万户家庭提供电力。这个风力发电场现在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新地标和城市新名片,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考察者和参观者前来观光取经。 除了拥有先进的技术,丹麦风电场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产权结构的集体化。普通居民也可以参与到政府大力支持的风电项目中,入股成为风电场股东。米德尔格伦登风电场的另一独特之处是丹麦第一座采取合作社产权结构方式的海上风电场,该风电场自2000年开始运营,总投资约4800万欧元,现有近万名股东,可以自由买卖他们的股份。该风电场董事会成员汉斯·克里斯蒂安·瑟伦森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这种产权结构模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风电项目中来,使得当地居民更容易接受风电项目。” 合作拥有米德尔格伦登风电场产权的想法最早在1993年提出,经本地居民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商后达成共识。瑟伦森说:“你购买一份股份,最初回报率在14%到15%之间,10多年后便可收回成本,还能获得7%的年收益率。这比银行存款收益高,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作贡献,人们对此非常满意。” 此外,丹麦政府还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能与潮汐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世界自然基金会《2012全球清洁技术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丹麦是最适合开展清洁能源研究的国家。2011年,丹麦政府发布了《2050能源战略》,计划到2050年丹麦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丹麦议会在2012年3月通过了《2020能源计划》,提出了全新的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该计划为丹麦未来8年的绿色战略确定了行动路线,同时也为实现该国的长期能源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内容包括:2020年,可再生能源满足全国35%的能源需求,其中风电将满足全国50%的电力需求;碳排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34%。丹麦气候和能源大臣马丁·利德高在该计划通过后表示,这是丹麦有史以来涉及面最广、最环保的一项能源计划。他说:“向绿色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是有代价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未来的代价将更大。” 绿色建筑引领全球时尚——走进“绿色灯塔” 作为全世界最环保、实现碳排放20年零增长的国家,丹麦一直致力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这其中,对低碳建筑的追求和实践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丹麦最著名的绿色建筑莫过于2009年11月落成的丹麦第一座零碳公共建筑——“绿色灯塔”。 “绿色灯塔”坐落于哥本哈根大学校园内,由哥本哈根市政府与哥本哈根大学、丹麦大学和威卢克斯集团公司共同设计建造,耗资3700万丹麦克朗(约合629万美元),建筑集休闲和会议服务等功能于一身。 走近“绿色灯塔”,绿色为基调的外墙与周边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建筑主体为圆柱形,建筑上装有的可调节百叶窗使整个建筑能最大限度地接收阳光。“绿色灯塔”是按照“积极的房子”的原则建造的,在实现零碳排放、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开拓了全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进入“灯塔”内部,首先会注意到的是它卓越的采光效果,其科学、独特的设计使建筑能耗降低了75%。目前是作为哥本哈根大学科学院的教学大楼。它不仅有健康的室内环境,还有着充足的日光,是一个凝聚了远见智慧的建筑。 VELUX集团项目经理罗娜·费弗说:“日光是‘绿色灯塔’主要的能量来源,可自动调节的天窗保证了室内充足的采光。如果没有天窗,除了无法利用太阳能为室内供暖,还需要大量的电灯来达到同等光照效果。建筑设有光传感器装置,在光照不够的情况下,它们会自动根据所需光照的强度逐渐变亮。这也是节能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你可以通过这种对光照的控制将电费减少30%以上。” 绿色出行蔚然成风——无处不在的自行车流 哥本哈根还以“自行车城”著称,在哥本哈根市区,随处可见骑车族宛如游鱼般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无处不在的自行车流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为了有效解决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城市的拥堵问题,哥本哈根市近年来大力推广市民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掀起了一场自行车交通革命。现在哥本哈根有超过1/3的市民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或上学。在哥本哈根随处可见骑自行一族,而且骑车一族覆盖了各个年龄层人群,从十来岁的小学生到花甲老人,人人都骑车在蓝色的专属车道上轻快地飞驰而过,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据官方统计,在哥本哈根市区,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而汽车平均速度仅为每小时27公里。哥本哈根市区面积狭小,使哥本哈根停车也成为一个难题,有时找到一个停车位往往需要绕过几个道口,花费数十分钟,所以有的时候,骑自行车往往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骑自行车还是很好的健身方式,每天适量的骑车运动可以免去疾病缠身的苦恼,提高全民健康。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骑自行车便宜省钱,可让骑车族免去贷款、汽车税、油价上涨及停车费等烦恼。 在最新的哥本哈根2025零碳排放计划中,哥本哈根市政府希望将骑自行车上班或上学的人群比例从30%多提高到50%。为此,哥本哈根市政府还为骑车一族打造自行车“高速公路”。该车道经过特别设计,尽可能减少中途的停靠,使用特别的交通信号系统,可以让骑车族连续享受“一路绿灯”,并且中途还设有自行车充气站、修理站和停靠站,可以使骑车族更快、更安全地抵达目的地。新建成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可以让哥本哈根市每年减少7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并且骑车可以提高骑车族的健康状况,为政府每年节省3亿丹麦克朗(约合5300万美元)的医疗支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哥本哈根市民把自行车作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环保改造还城市碧海蓝天——海港浴场成市民最爱去的亲水宝地 哥本哈根海港的公共浴场改造项目是其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中的一个成功例子。在上世纪70年代,和世界上其他所有城市的工业化过程一样,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城市污水经过下水道被直接排放到海港中,海水受到严重污染,在哥本哈根的海边游泳曾经被视为高危行为。 为了解决这一环境难题,丹麦政府痛下决心,投巨资建设了覆盖哥本哈根全城的现代化污水处理系统。经过系统的治理和长期不懈的努力,哥本哈根海港的水质得到大幅提升,海洋生态得到恢复和发展。哥本哈根市政府在2002年将治理好的码头交还给市民,开放为天然海港公共浴场。原来码头附近破旧的工业区获得了新生,被改造为公众休闲区域,周围咖啡馆和艺术画廊林立,成为节假日哥本哈根市民最爱去的亲水宝地。 现在,哥本哈根市政府已经开放了4个这样的公共海港浴场,还大力投资兴建通往海港浴场的公共交通、配套服务设施,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和休闲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城市活力与投资魅力。“海港浴场”现在已成为哥本哈根引人入胜的新地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例证,提升了哥本哈根的国际知名度、环保魅力和旅游吸引力。 哥本哈根在谱写绿色零碳童话过程中,绿色科技也得到迅速发展。长期坚定推行绿色环保政策让丹麦获益匪浅,在当前风起云涌的经济危机当中站稳了脚跟,绿色经济的发展独树一帜。丹麦的很多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已处于世界前列,为抵御当前的经济危机贡献良多。根据丹麦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丹麦绿色技术的出口占到丹麦出口总量的12%。 哥本哈根市长弗兰克·延森说:“人们曾经认为环保的发展将限制经济增长。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绿色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这不只限于绿色产品和服务,它还关系着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从长远来看,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人们常常把丹麦比喻为童话王国,把哥本哈根形容为“世界童话之都”。而今,这座城市又披上了“世界环保之都”的桂冠,在人类的发展道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绿色足迹”,引领“地球村”的人们书写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绿色童话”。(作者:杨敬忠) 来源: 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