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我国小麦生产概况和生态区划 |
发布时间:2018-08-27 |
自1949年以来,我国小麦生产有较大的发展,1981年与1949 年相比,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从1949年3.2亿亩扩大到1981年4.25亿苗,增加32.8%,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冬小麦栽培而积较多的宵份是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江苏、陕西、四川等省,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甘肃、内蒙古等宵(区)。全国小麦总产量从1949年138亿千克, 提高到1981年的596亿千克,增加4,32倍,单产从1949年每亩43 干克,提高到1981年的140.5千克,小安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 4.8%,是粮食作物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作物。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单产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小麦种植面积1亿亩以上的六个国家中,我国单产水平居第二位。 我国幅员辽阔,因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长期以来形成明显的小麦自然生态区划,一般分为北方冬小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 北方冬麦区包括长城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岷山和大雪山以东的地区。这一广大地区又可分为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和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前者包括华北北部、甘肃东部、胶东半岛和辽宁大连地区;后者包括淮河和秦岭以北的黄淮平原、苏北、皖北、 关中、河南中、北部以及矜、冀两省的南部等地。北方冬麦区小麦面积占全国59%,本区除沿海一带而外,均厲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温度在-10—0℃之间,年降水量300—700毫米,本区北部栽培冬性品种冬小麦,春季干旱比较严重,晚霜冻、干热风和越冬冻害在某些年份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区南部气候溫和, 主要栽培弱冬性品种,南部常有秋旱问题,影响小麦播种。春雨较北部为多,由于春雨年际变率大,故春旱仍是生产上的问题之一,货淮平原的干热风和晚霜:东均比华北北部为重,并且这一地区的淮北、苏北及河南中、南邰凑地的小麦湿害和赤霉病害都是生产上的农业气象问题。 南方冬麦区本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 原和华南山地丘陵地区。本区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6—24℃,1 月平均气温2—7℃,年雨量800—1500毫米,水热资源孝富,利 于小麦生育和发展稻、安双三熟制、棉麦两熟制和小麦杂粮复种制度,但小麦生肓后期降雨多,湿度大、必须注意小麦湿害、 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冬春强大寒潮南下时,可引起小麦冻害或霜冻害。华南地区在小麦灌浆期,有些年份因高温造成小麦秕爇。 春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的地区, 包括东北平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新疆、甘肃等地为冬、 春麦混作区。本区1月平均气温为-10 —-20℃之间,除东北平原春麦区外,大部份地区雨量稀少,但光照资源充足,温度日较差大,在有灌溉条件下,小麦单产相当高,但本区大部分地方防御干旱仍是发展春麦生产的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