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我国秋播小麦品种的生态类型及其气候适应性 |
发布时间:2018-08-29 |
1.生态类型。根据小麦品种的冬春性和光周期特性,我国秋播小麦品种的生态类型可以概括为5类。 (1)以强春性品种为主的短日型,此类春性品种多分布在华南沿海地区,在11.5小时以下的短日条件能正常抽穗,这类品种通常在11月播种,到1月份平均气温10—19℃时拔节、孕穗,3月 中旬到4月上旬成熟,生育期间积温为2500—3200℃,降水量 300—400 毫米。 (2)以春性和弱冬性品种为主的短中日型。四川盆地和云贵髙原地区的品种多属此类型,日照长度在12.5小时可以正常抽 穗。在四川盆地,小麦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12月至 1月拔节,3月抽穗,4月底到5月上、中旬成熟。在云贵高原,小麦多分布在800米一2400米的地区,根据海拔高低小麦播种期从9月份延续到11月中旬,1月到3月拔节、抽穗,收获期也从4月延续到6月,生育积温在2000℃以上,云南气候为干湿雨季、所以小 麦生育期干旱问题较为突出,贵州高原也经常发生冬、春干旱。 (3)以弱冬性品种为主的中日型。这类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弱冬性品种,少部分是春性和冬性,临界日照长度为13.0小时。长江以南冬季温度较髙,小麦没有明显越冬期,江淮之间的冬季有时能出现3℃以上的暖期,叶片和分蘖可以缓慢增长,5℃以下持续时间一般不多于50—70天。本区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苗到抽穗期间为136—173 天,抽德到成熟为41 一48天,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句收获,小安生育期内降水贷400—700毫米,生育后期雨水偏多。 (4)以弱冬性和冬性品种为主的中长日型。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生态区的品种属此类型。大部分品种为冬性,少部分为弱冬性,临界日照长度为13.5小时。本区小麦播种期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生育期240—280天,6月上旬到6月下旬收获,华北平原中、 北部越冬期极端最低温度可达-22—- 26℃,南部黄淮平原冬麦区可达-15——-22℃,故有的年份如品种播期安排不当可发生越冬冻害。本区南部的淮北和苏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毗邻, 有些地方也能种植春性品种。 (5)以冬性和强冬性品种为主的长日型。包括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北疆地区,种植冬性和强冬性品种,临界日长为14一 14.5小时,本区许多地方实际是冬春麦混作区,在华北北部沿长 城一线,一般视为冬小麦分布北界,种植冬麦在某些年份有一定的危险性。新疆北部冬小麦的种植与雪覆盖层有关系,从玛纳斯 到昌吉一线,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37—- 42℃,但冬季常有10 厘米以上雪层覆盖,冬小麦仍能安全越冬。如遇到冬季积雪不稳定的年份,时而发生冻害。 2、各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的气挨适应性。 各生态类型的品种气候适应性鉴定标准为是否安全越冬、 能否正常抽穗和正常成熟,这三点取决于品种对气候的适应能力。 华南春性品种气候适应性较差,引种到长江流域即遭受冻害 或灌浆乳熟期因高温而枯死,如引种到郑州一线以北地区种植, 冬季则遭受严重冻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品种气候适应性较广,引种到华北南部、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皆能正常抽穂,但到西北及华北北部即受到冻害。华北平原中、南部地区的品种气候适应性最广,引种到河南、关中、苏北、皖北或华北北部皆表现能正常抽穗,但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在生育后期易受高温危害。华北北部品种在郑州以南、尤其到长江流域均不能适应。 由上可以看出:春性、强冬性或晚熟品种其气候适应性较差, 而感光性和感温性居中的弱冬性、冬性或早、中熟品种其适应程度和范围均比较大。 据研究,如仅就安全越冬及能否成熟而言,冬性品种由北向南引,一般在4一6个纬度之内成功机率较高。从海拔高度而言, 在中纬度地区如两地海拔相差1000米以内,一般引种成功机率较大,在1000米以上则成功希望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各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在成都、武功两地的气候适应性均比较高,显然,从越冬条件看这两个地方冬季 都不太冷,武功1月份最低温度为-10—-12℃,冬麦越冬问题不大,成都的冬小麦则无明显越冬期,从后期生育条件看,这两地都无高温枯熟的问题。从光周期反应考虑,北方品种由较高纬度引到成都、武功、出苗到抽穗期稍有延长。南方的春性和弱冬 性品种由于对日长反应迟钝,引种到成都,武功其生育期变化不大,皆能保证正常的抽穗成熟,所以,成都、武功两地适合建立我国小麦品种资源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