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水稻灌浆与气象条件 |
发布时间:2018-09-26 |
决定水稻粒重有两个时期,一是开花以前颖壳生长期,颖壳大小决定“库”容大小。“库”容小,即使灌浆期条件再好,粒 踅也受到限制;二是开花后乳熟之前的一段时期,你灌浆期。在这个时期。如遇到不良环境条件,灌浆中途停止,则籽粒不充实而形成秕粒;或因灌浆不足而降低千粒重,所以这是决定千粒重的另一关键时期。 (1)灌浆速度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就是光合作用产物向籽粒运输和干物质不断积累的过程。以一个稻穗说,分化早的花花势强,由于输送灌浆物质的维管束发育早,粗而多,故灌浆早而快;分化迟的花花势弱,维管束发育晚,细而少,灌浆迟而慢。 所以在不良条件下,稻穗枝梗上出现实、秕、空的情况一般是第 一枝梗第一粒总是比较饱满的,2、3粒最秕甚至是空粒,其顺序为1〉6〉5〉4〉3〉2。上部枝梗空、秕粒少,下部技梗空秕粒多。先开的为强势花领先灌浆,结实率高。 虽然一次技梗上的颖花具有以上所说的开花顺序,但成熟时第一粒却并不最重。第7、6、5、4、甚至第3粒重量都超过第1 粒。这意味着强势花开花早,灌浆起始早,但整个灌浆时期幷不表示都保持着灌浆优势,灌得最饱满。杂交水稻还有二次灌桨现象,就是灌浆过程中出现两次灌浆高峰。 为了研究灌浆过程,我们曾在稻田中挂牌观测,齐穗后5—10 天,每隔2天取10穗测定千粒重一次,并观察秕粒率。 在正常温度(24—29℃)的情况下,水稻的灌灌浆过程具有明显的高峰。自开花后13 —16天粒重迅速增如, 高峰过后增重缓慢,全程历期2 5—30天,在低温(17一 19℃)条件下,则灌浆高蜂不明显。灌浆比较缓慢,全裎历时延长,一般为30——35天。这说明水稻灌浆速度除自身有一个由慢到快再慢的生理变化过程外,还明显受温度影响。 (2)温、光对粒重影响 据研究光照与粒重呈正相关,每天 8小时日照的粒重比6小时的高,比4小时的更高。抽穗后20天的最适温度是22℃。一般认为灌浆期最适温度粳稻为21℃左右早籼稻 以22℃左右为好。灌浆期间昼夜温度的较差愈大愈有利于增加粒重。后季稻一般以差值大于7.5℃有利,温差小,粒重轻。 由于全国各稻区气候差异很大,各地限制灌浆的因素各异。 北方稻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灌浆。但低温年型偏多,常常由于温度低而灌浆不足;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早稻灌 浆期有高溫逼熟现象,灌浆期短,千粒重下降。上海植物生理所 的研究,水稻乳熟前期(抽穗后6—10天)和乳熟后期(抽穗后11 一 15天)是高温影响千粒重的重要时期,并以乳熟后期较乳熟前期受害为重。 (3)温、光对秕粒的影响 低温和弱光照使秕粒增加。资料表明,从灌浆期至恒重期间,当平均气温从28.4℃;降至23,7℃时,秕粒率由10,2%增至29.4%,气温下降到16.7℃时, 秕粒率达38.9%。 光照减弱,使秕粒率增加。并且有秕粒率随着减光天数加长和遮荫加重而上升的趋势。 温度和日照之间有互相补偿作用,低温增加秕率,但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气温日较差可以减轻低温的危害。实际资料表明,当日平均温度从23.4℃降到21.2℃时,秕粒率由21.3%增加到 27.3%,温度越低,秕粒率越高。但实际观测证明,同时在18—17℃条件下,由于日照好,日照时数多,温度日较差大,秕粒率不仅没有上升,相反还有所降低。这说明,只要植株健壮,功能叶片正常,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可减轻低温危害。 通常水稻的灌浆时期多在正常温度下进行,多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稍低的日平均温度条件下,对灌浆结实,提高千粒重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