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夏季为什么不宜打蛔虫? |
发布时间:2019-02-13 |
在农村,蛔虫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据统计,农村小学中有蛔虫的人数占70—80%,而城市只占45%。可见 农村孩子感染蛔虫率极髙。不少孩子服了驱虫药以后,却没有打出蛔虫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好恰当的驱蛔虫的时机。 一条雌蛔虫一昼夜可产卵20万个。虫卵随粪便徘出体外后,对低温及干燥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一般土壤中能存活 1—5年。而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时,约经9 -一 15天就可发育变成含有幼虫的成熟卵。由卵变为含有幼虫的成熟卵最适宜的温度是26—30℃。已成熟的卵在20—35℃温度下, 生命力极为旺盛,可以粘附在泥土、蔬菜、水果和手上,也可以存在于水中。人吃了不清洁的水或食物,或厢手抓东西吃等,成熟卵就会随之进入人体,由于人体的温度条件较为适宜幼虫孵化。但孵出的幼虫并不马上在肠内定居,而要在人体内经过“长期旅行”以后才在肠内生活。即孵出的幼虫先钻入肠壁,经小血管迸入肝脏,再移往肺部。幼虫在肺内两次蜕皮,穿过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气管到咽部,然后咽进肚里,最后到小肠定居下来。这段曲折的“旅行”,需要 60—75天。由此可见,夏天进食的虫卵,要到秋、冬才能变为成虫。并且夏季孩子在野外活动多,又是蔬菜瓜果旺季,食进虫卵的机会,也比冬季多,所以,夏天驱蛔虫的效果当然不 好,而秋冬才是驱蛔虫的最好时期,并能把蝈虫“一网打尽”。 蛔虫还有钻孔的习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温度偏高时, 蛔虫就在肠内騷动乱窜,东钻西钻,如果此时服下药,蛔虫在拼死挣扎前,更加大了钻进胆道(胆管开口于小肠)的可能,而发生胆道蛔虫症。蛔虫又有打眼和打堆的爱好, 可把肠子打破,引起肠穿孔和腹膜炎;打堆时会使肠子堵塞, 引起肠阻塞病。天热打蛔虫还会影响孩子的胃口。所以夏季不宜打蛔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