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中国气候的特征 |
发布时间:2019-06-21 |
我国为大陆性季风气侯。东南沿海各省具有季风气候的有特点,西北各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比较干燥,具大陆性气侯的特点。所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气候要素温度、降水和光照等,不仅在空间上差异很大,而且在时间上变化也很显著。 一、气温 一月是冬季风最盛时期,全国都在冬季风控制下,愈靠近蒙古冷高压源地,温度愈低,等温线大致与纬圏平行。 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一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下,东北松辽平原在-10。与-20℃之间,黄河流域在0℃与-12℃之间。0℃等温线通过秦岭,秦岭以南一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流域在3℃左右,长江以南5〜8℃之间, 南岭以南10℃以上。一月份最南的西沙(16°50´尺),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北的呼玛(51°43´)为-27.7℃,两地相差50℃以上,说明这时南北的水平温度差异很大,水平温度梯度约1.37℃/111公里。 七月是复季风最盛时期,我国东部的绝大部分地区在夏季风控制下,等温线大致和海岸线平行。 这说明海陆分布、地形和环流对于裒季温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夏季时南北温度差异小,呼玛7月平均气温为 20.1℃,西沙为28.6℃,两地仅相差8.5℃。七月份多数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2〜30℃之间,鄱阳盆地和四川盆地分别为两个高值中心。低温区有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平均气温在20℃以下。 春秋两季分别以4月和10月为代表。春秋季节,除华南在20℃以上,青藏高原和东北在10℃以下其它各地都在10〜 20℃之间,纬度的影响又渐趋明显。同时,长江流域及华南多为秋温高于春温,云贵高原和内陆干燥地区多为春温高于秋温,这是由于距海远近及春秋降水量的不同所造成的。 裒季绝对最高气温,各地都在35℃以上,大部分地区超过40℃。如重庆44℃,北京43℃。吐鲁番曾达47.8℃,为全国最高值。沿海、高原和黑龙江北部,则少见35℃以上的高温。 冬季绝对最低气温:华南在5℃以下,华北在-20℃以下,西北、东北可达-30℃或-40℃以下,黑龙江省免渡河曾出现-50.1℃的最低气温,青藏高原南部约0〜-20℃、 北部在-30℃以下。新疆富蕴绝对最低气温曾达-51.5℃,为全国最低值。 我国气温的年变化,一般是冬冷复热,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1月最冷。沿海地区因海洋影响,最热和最冷月约落后一个月。 气温的年较差是从南向北增大,从东南向西北增大,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华南为12〜16℃,长江流域为20〜 30℃,东北北部和内蒙古、新疆在40℃以上,青藏高原约20℃。 二、四季的分布 根据张宝坤教授以气温标准划分的四季,我国四季分布的特点是:北方冬长夏短,南方冬短夏长。黑龙江省最北部大致无夏,冬季长达八个月,春秋相连。两广的南部大致无 冬,夏季长达半年以上,秋春连续不分。南海诸岛则终年皆夏。在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冬夏各占四个月,春秋各占两个月,四季较分明。在有些地区候平均温度没有高于22℃的,有的没有低于10℃的,因而有的地区无夏季,有的地区无冬季。 因为各地四季的长短不同,各个季节的始终期也就不同。大致越往北方,冬季开始越早,夏季来到越迟。4月下旬,广州已经入夏,上海春意正浓,哈尔滨却冬犹未尽。9 月下旬,东北地区已经秋去冬来,江淮流域则是盛夏刚过凉秋未至,华南仍是炎炎盛夏。 三、霜期与生长期 我国初霜日期越往北方越早,南北可差三个多月。沿海地方出现初霜比内陆迟,且多在寒潮南下后出现,终霜日期越往北方越迟,沿海地方比内陆早。 我国霜期的分布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增长,这不仅因为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冷,也因为高纬度地区受寒潮侵袭的频率大,时间长。显然,霜期长的地区,无霜日数要少一些,我国各地的无霜日数见。 在农业气候上,以日平均温度在5℃以上的时期叫做作物的生长期。生长期一般比无霜期长些。南方的生长期较长,越往北方越短。 四、降水 降水量是影响气候干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各地由于距海远近,山脉屏障,地形地势,季风影响以及易于导致降水的气旋、台风等天气系统的活动情况诸因素的影响,以致降水量在地理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是极不均匀和一致的。就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来说,大体上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致沿大兴安岭西坡,过辽河上德,经燕山,太行山边缘,到秦岭北坡,经西南昌都一线,相当于500毫米等雨量 线。此线西北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东南多于500毫米。 在山地、丘陵地区,特别是高山的迎风坡或向风河谷地区,降水量比平原地区多。例如台湾省的高山区,年降水量达3,000〜4,000毫米。台湾基隆南面的火烧寮,1912年年降雨 量高达8,408毫米,是我国雨量最多的地区。盆地、谷地的降水量往往较少。例如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少雨区。 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缘的且末,年平均降水量只有9.2亳米, 有的年份甚至滴雨不下,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区。 经常受台风和气旋影响的地区,降水量也多些。沿海地区夏半年湿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加上富含水汽的夏季风自洋面吹来,由于热力对流和地形抬升作用,也易成云降雨。 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全国绝大部份地区,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夏季南方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50%以上,华北、东北约60〜70%,内蒙古、西北多达 70〜80%以上。夏季不但降水多,而且降水强度也大。例如台湾省新寮日降水量最多曾达1,672毫米;河北临城县的灰山日降水貴曾达642毫米。 我国雨季的长短,南方长于北方。南岭以南,整个夏半年多雨。北方降水量多集中在7〜8月间,形成北方的雨季。 五、温度 由于各地状况的错综复杂(纬度高低、距海远近、地势高低、季风影响、环境状况、下垫面差异等),加上气温和雨量的不同,我国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状况是极为复杂的。由于相对湿度支配着云、雾、日照和蒸发伏况,所以,下面仅叙述一下我国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 就全国而言,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南北内陆减少。东南沿海、洞庭湖地区,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达80%以上,长江流域为70〜80%,华北60%左右,内蒙古西部、河西走廊、青海、新疆、西藏则在40〜50%。东北稍高于华北,在60%以上,大兴安岭达到80%。 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一般夏季最大,春季最小,这种状况以东北和华北表现得最明显,有些地区的情况则不同。 例如华南地区相对湿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则出现在秋季。西北地区的相对湿度冬季最大,春季最小。长江下游的相对湿度夏季最大,秋季最小。菏藏髙原的相对湿度裒夏最大,冬季最小。 六、日照时敛 日照时数理应与纬度高低相关,纬度相同的地区,日照时效也应相同。但因各地云量不同,日照时数便有差异,多云地区的日照时数就少。 内蒙古、甘肃、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华北及东北地区,因多晴天,日照时数最多,每年可达2,500〜3,000小时。 叫川盆地及贵州因多云雾,日照时数最少,每年不足1,500小时。沿海也多云雾,是第二个少日照区,年平均多在1,500小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