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旱害和涝害的防御 |
发布时间:2019-09-20 |
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角度出发,防御旱涝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江河上游进行植树绿化,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在中上游兴修水库,拦蓄洪水;在中下游修筑堤防,疏通排灌系统;彻底改造山河面貌,防止旱涝发生。但是,从农业气 象角度出发,采取一些有关措施,对于防御或减少旱涝危害, 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措施是, (一)摸清当地旱涝灾害发生规律,根据旱涝发生季节和地区分布特点,进行农业合理布局。例如选择种植耐旱(涝)作物和抗早(涝)品种,适当调整播栽期,使旱涝发生季节作物正处于最抗旱(涝)生育期。一般夏涝严重的地区,安排早熟品种,争取在夏涝发生前已经成熟收割完毕, 重点抓好秋、冬两季生产;秋涝机率较多的地区,适当多套种春花作物,尽可能扩大早稻面积,发展双季稻、压缩单季 稻,保证夏粮丰收;再如经常发生旱害的地区,可改水作为旱作,变养殖为种植;经常发生涝害的地区,则改旱作为水作,变种植为养殖等。 (二)营造农田防护林带,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它既可削弱田间风速,减少地面蒸发;还可减小径流,保持水土流失;又可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土壤湿润状况;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有利于田间积雷,增加土壤冬季储水量,从多方面削弱旱涝的危害。 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作用是改善农田小气候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林带促使风力大为减小的结果,就使由于空气涡动而消耗的水分减少,林间风速及乱流交换作用降低,又使雪层分布均勻,土壤冻结深度减小,土壤风蚀减弱。林带使其保护范围内的年蒸发量加大,但减少了干旱期间的蒸发量, 从而促使整个生长季内水分均匀地蒸发,有效地防止或减弱 干旱的发生。 (三)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农业技术措施以防御旱涝灾害。 1.防御旱害的农业技术措施 (1)沟垄耕作是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保水耕作法。其特点在于起垄开沟后,有利于截蓄降水,减少地面径流。在浅山坡地沿等高线起垄,保水效果显著。沟垄耕作包括垄作区田、套犁沟播、垄作及等高筑畦等形式。据各地实践证明: 垄作由于春季蒸发较大,不太适用于春旱严重的地区,而平播培垄则因在雨季来临前才培垄,春季不会加强蒸发,而雨季则有保水作用,所以比较适合春旱严重的地区采用。 (2)深耕也是抗旱保墒的有效措施之一。深耕使土层疏松、空隙加大,增强了土壤透水性,有可能接蓄更多的降水或灌溉水分。据测定:0—20厘米土层,深耕较浅耕的含水量提髙5.3%;播种时深耕20—22厘米比浅耕8—10厘米含水量增加。所以群众有“深耕一寸土,可耐十天旱”的说法。 (3)耕后及昀耙地可以消灭坷垃,减小土壤蒸发面, 从而减少水分散失。特别是早春耙地,可切断土壤表层与深层之间的毛细管联系,使储藏在根系分布层的水分不易散失, 对于春播出苗和冬麦返靑均有很大意义。 (4)浅春耕是春季抗旱保墒的有效措施。在秋季深耕的基础上,春季复耕时应适当浅一些。测定表明:春耕深度为11厘米时,表土干燥层厚度为21厘米;春耕深度为16 厘米时,表土干燥层厚度为32厘米;春耕深度为23厘米时, 表土干燥层厚度为40厘米。 (5)中耕既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又消灭了杂草,减少杂草蒸腾;同时疏松了土壤,使作物根系活动范围扩大,从多方面起到防旱抗旱的作用,群众素有“锄头底下三分水”的说法。中耕可以在雨前进行,以接蓄更多的雨水;也可以在雨后进行,以减少蒸发损耗。 (6)覆盖是西北地区农民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抗旱方法。它通常在农田表面铺上一层大颗粒的沙石,当地农民称之为“沙田”、“石子地”。由于沙石所形成的疏松覆盖层, 一方面减少土壤蒸发,另方面又可减少地面径流,接蓄更多的降水。沙石夜间散热作用显著,有利于地表温度下降凝结气态水,实际起着中耕和覆盖的双重作用。 (7)兴修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努力做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改沟灌为喷淮,既改善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又改善农田小气候生态环境。生产实践证明:喷灌效果比沟灌好,经济效益也比沟淮髙。水利设施搞好了,不仅可以防旱抗旱,而且可以防涝抗涝。 2.防御涝害的措施 除上述兴修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努力做到遇旱能潲、遇涝能排外,尚可采用以下农 业技术措施防御雨涝灾害。 (1)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以大大降低地下水位,迅速排除地面积水,是低洼多雨易涝地区防御涝害的有效经验。 (2)涝害发生前,如果作物已经或者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雨涝损失。 (3)涝害发生时,由于混浊水层中的泥沙沉积在植株茎叶表面,阻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危害常较清澈水层大。 因此,必须注意随着水退时,利用退水洗苗、扶苗。 (4)涝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排尽余水,尚机具能够下田工作时,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培土、防治病虫、 追施速效肥料等,促进作物尽快恢复生长。如果大部分植株已受涝害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和热量条件,及早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涝害损失。 此外,深播浅埋、套耧播种、抢墒播种、适当蹲苗、整枝打杈、合理施肥灌溉等,对于防榔旱涝危害,也都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合理灌溉,即使土壤水分充沛,也可增大田间空气湿度,减少农田蒸发,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使作物能充分利用随干旱而来的优越的光照和热量条件,合成和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变干旱为有利的增产因素。不过灌溉必须注意适期、适量,避免土壤肥力淋失和次生盐溃化。 总之,根据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的原则,推行整套抗旱防涝耕作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避免早涝危害。即使不发生旱涝,这些措施也能起到增产作用,即所谓“有灾抗灾,充灾增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