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湿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
发布时间:2019-10-01 |
湿害主要为害三麦、油莱、棉花等旱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使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环境,活力衰退,影响对土壤水分、养分吸收;严重时,土壤中产生大量还原性物质使根系中毒,造成烂根死亡。就全国情况看,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湿害,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多发生在夏季。湿害对农作物的危害随农作物所处生育期不同而不同,一般苗期受害使次生根减少,初生根伸展不利; 分蘖期受害,使分蘖力减弱,容易形成僅苗;拔节抽穂或现莆开花期受窖,根系生育不良,根少而浅,活力衰退,黄叶 增多,茎秆细弱,无效分藥或花蕾脱落增多;灌浆成熟期受害,根系早衰,吸水力显著降低,蒸腾董超过吸水量,引起植株脱水早枯,粒重降低,我国湿害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是长江流域,危害最严重的作物主要是三麦,尤以春季4—5月份三麦抽穂至灌浆期间发生的湿害,减产最明显,称为三麦湿害敏感期。这是因为三麦抽穗以后,植株根、 茎、叶等各部分器官均已定型,其生长中心开始转入種部籽粒。由于籽粒中的营养物质三分之二以上主要是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产物,而功能叶片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运转所需的大量水分,均依赖根系吸收供应,因此,这一时期确保功能叶片的光合、蒸腾和根系最大活力,是争取粒多粒重的关键。此时发生湿害,影响根系活力和吸收,对产量影响最为严重。 应该指出,擓寄还常常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特别是诱发病寄的大发生,造成显著减产。例如1973和1977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严重湿害以及由湿害诱发的麦类赤霉病大发生,使小麦亩产分别比1972和1976年减产近百斤,其中1977年春季发生的湿害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有些社队的小麦亩产只有1976年的一半,即使收获到手的另一半产量,由于赤霉病害太重,麦粒上侵染的病菌较多, 人畜不能食用,只好改制工业酒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