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古文献中的气候异常 |
发布时间:2020-02-19 |
近几年来,气候异常成了人们十分关心的话题。这是因 为,世界上有大片地区,出现了干旱、洪水、低温、酷热等 恶劣气候,影响到数以亿计人口的生计。其实,气候异常不 是现在才有,古代也一样。 大家都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说夸父“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林”。这里描写黄河、渭水流域的旱灾实在严重, 居民连饮水都得跑到遥远的北方。夸父为了找水渴死在路 上,但他仍没放弃对水的渴望,手中的木棍变成了一片树林。 “后羿射日”的故事,描写尧的时候遇到大旱,天气热 得象有十个太阳一起在天空烤着,“焦禾稼,杀草木,而民 无所食”。旱情十分严重。 这些神话,反映了人类早期曾遇上严重旱灾,表达了人 类征服自然的理想。 在我国历史上,大禹治水是一件很重大的史实,是人类最早大规模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卓越行动。而“禹王”也成了人们普遍纪念的神。为了治水,大禹甚至三过家门而不 入。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到,“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 七年之旱”。可见,那场大水持续了很多年;也说明旱、涝 都会连续发生。不光是禹,许多部族都从事治水活动。“禹 疏九河”,只是描绘治水地区的广大。 但是,发生洪水的传说,早在夏代以前几千年就有了。 《管子,揆度篇》记载:“共工之生,水处十之七,陆处十 之三”。象这样,真是一片泽国了。共工这个部落常与姬姓 部落发生冲突,禹还讨伐过共工。不过,《管子》提到的大水,是在神农时代之前⑴,在极古老的时代。 大旱灾的严重性,在古代就引起人们的关切。贾谊在 《论积贮疏》说:“世之有饥穣,天行之也,汤禹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的确,赤地二、 三千里,相当于整个中原地区的范围,国家怎么办?这在至 今为止的任何时代,都会构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史记》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七七九年)西周三 川皆震”。当时,伯阳父这个人发了一通议论说:“周将亡 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夫水 土之演而民用足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 者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慜若二代之季矣。…… 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这段话是由地震引起的,但 讲的是天地之气和水土问题。他断定周朝十年后要灭亡,根据是天地之气过了 “序”,伊水、洛水和黄河都枯竭了。虽 然地震可能与大旱有关,但很明显,这里的“竭”不是地震 阻竭,而是大旱造成的。如说是震竭的话,地里、河里还会 有水,不会造成“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伯阳父是周朝的 大官,’说周朝十年后就要灭亡,这话可不是轻易就讲的。这 番话,《国语.周语》里也有记载。从这里我们知道,夏朝 末年和商朝末年都发生过地震和大旱灾,旱情严重到中原的 三条大河都断了流。其中,商朝的大旱是“七年乏旱”,在 《汤祷》的故事中也记载过,旱灾持续时间真是够长的了。 伯阳父说的周幽二年的大旱,时间也不短,而且也是三条大 河都干涸。可是,周朝在十年后并没有亡国,而是平王东 迁,开始了东周列国的战乱局面,中国奴隶社会到了头,封 建社会要出现了。 进入有文献记录的时代以后,对气候异常的记录就越来 越详细。古代文献中反映出,人们对气候异常早就有两种不 同的认识。比如,荀况在《天论》中说:“日月之有蚀,风 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他认为气候 异常之类事情,世世代代都有,是不用奇怪和害怕的。《盐铁论.水旱》说:“在阳为旱,在阴为水。六岁一饥,十二 岁一荒,天道固然”。这是认为,大的水旱灾害有六年和十 二年重现的规律。 另一种认识,则是把气候异常现象看作是上帝向人间发 出的警告。从这种角度出发,对灾异现象也记录得很认真和 细致。由孔子删改定稿的鲁国编年史《春秋》,每年记载的 重大事件一般只有寥寥几条,而“日有蚀之”,“星陨如雨”等灾异现象,有时竟多达三十多条,其中有些就是 气候异常的记录。“子不语怪、离、乱、神”,《春秋》里 灾异现象的记录是比较简明的。但后来的人在作解释的时 候,常常添枝加叶。《春秋》以后,历代对灾异现象的记录 都十分重视,可是,总要涂上一层唯心的迷信色彩。不过, 只要我们细心地做还原工作,还是可以把历来的气候异常和 各种自然现象异常及其灾害情况鉴别出来的。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四十三 年),“舂霜夏寒,日青无光”,出现了这些怪事,被认为 是上帝降罪了。皇帝让承相担负责任,承相于定国只好缴了 侯印,自劾而去。分析起来,永光元年可能是个低温年,曰 照条件也不好。这样的年份粮食就要歉收。于定国成了这个 冷害年的无辜牺牲者。 汉元帝在召见大臣京房时,京房又指出了一些灾异现 象。他说,自从元帝即位以来,夏天见到了霜,冬天听到了 雷,树木春天落叶,秋天开花,《春秋》里记录的二百四十 二年中的灾异现象,都出现了。我们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 出,在公元前一世纪,气候异常变化楚比较急剧的。 《月令》这部书,谈到了许多气候异常现象,说明当时 人们总结了气候异常的经验。但是,那是一种歪曲的总结, 认为节令反常是上帝惩罚人的表示,是人得罪了上苍,因而 人间将会出现某种灾祸。春季气温偏低,被说成是“春行冬 令”,将有大旱。秋季冷得厉害,被说成是“秋行冬令”,将多盗贼。冬天不冷,被说成是“冬行秋令”,将有大兵 灾,等等,不一而足。其实,节令反常这是自然界中随时都 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在冬季,有时江淮流域的气旋(低气 压)能影响到东北的辽宁省,造成“三九天”下大雨,开河 之类现象,按《月令》的说法,岂不是“冬行夏令” 了。可 见,古代对各种气候异常现象都看到了,也记录了,同时也 歪曲了。古文献中,虽然不少灾异现象是用歪曲的笔墨来写 的,但我们却可以正过来看。这样,就可以从荒诞不经的什 么《五行志》、《灾异史》之类东西中,整理出一部气候异 黹的史料来。从各地方志中,也可以找出当地气候异常的规 律。 和气候异常相联系,还有一个气候变迁的问题。我国气 象工作者已经做过不少研究。如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 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以冬季温度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用考 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的物候记录,来鉴定五千年来的冷暖情 况。比如,从甲骨文记载中发现,商朝安阳等地种水稻要比 现在早一个月。在石器时代末期,竹类普遍茂盛地生长在黄 河流域直到东部沿海,而现在竹子分布的范围已向南移了大 釣二百到六百公里。这说明五千年来,前两千年我国气候比 现在温暖得多。以后,又出现了比现在冷得多的气候。象公元一一一一年、一三二九年、一三五三年,太湖就结冰达数尺,甚至可以通车,桔树都冻死了。一六五〇——一六七六年这段时间,长江、汉水、淮河和洞庭湖、太湖都多次结了冰。京津等地的封冻期,几乎比现在要长一倍。通过这样细致的史料分析整璉,就能弄清我国历史上气候变迁的一 些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