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卜问和求雨的起源 |
发布时间:2020-02-20 |
谬误以歪曲的形式反映真理。前一节的事例说明,我们 从荒诞不经的记载中,可以整理出气候异常的真实记录。这 里,对气象史错误认识和迷信活动的起源及其发展,作一个概略的分析。 原始人类对亍自然现象,一是不理解,二是木能地对一 些东西感到惊惧或哀爱,于是就产生了 “图腾”崇拜之类的举动。在这里,已经有了 “天人合一”的雏型,但并没有创 造出一种人格化神的观念。是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我们看到,直到尧舜的时代,进入奴隶社会的门 槛了,也还没有出现人格化的祌。那时对禅让这样的头等大 事,据《尧典》记载,也只是说“稽古帝尧”,不是象后来的帝王那样说什么接受“天命”。整个禅让故事中,讲 了授时(历法〉、治水、巡守、典刑(定了五种刑罚)、播 谷(农业〉、作工(于工业)、典乐(音乐舞蹈)等各种事 情,就是没讲什么“天命”。说过“烈风雷雨弗迷”,还有丧事情况记载,也都没搞什么鬼神迷信活动。 《世本》记载:“巫咸作筮”。这个巫咸是笫一个发明 卜问工具的人。据宋衷注,此人是“以鸿术为帝尧之医”的 ―个医官。可能从他开始,搞卜筮活动的人就叫“巫” 了, 后来巫成了沟通人神关系的角色。那是人格化的神出现以后 的事。那么,巫咸就是巫的始祖。不过,巫卜活动在夏朝可 能没有象在商朝那样盛行,原因大约是没有人格化的神,或 者“老天爷”的权威不大。早期的卜问可能是诉诸自然,而 不是诉诸七帝。我们看到,天的权威第一次增大是在“家天 下”以后第十三世,帝孔甲的时候。《夏本纪》说,“帝孔 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叛之”。司马 迁说孔甲好弄鬼神而后德衰,是把因果关系弄颠倒了。事实 是因为“德衰”而乞灵于鬼神,使上帝与鬼神的权威增大起 来,但也未能挽救夏朝的灭亡⑴。 唐朝的刘禹锡说过:“尧民之余,不以神诬;商俗己 讹,引天而讴”。这也是说夏朝迷信不深,商朝才髙唱 “天命”。商朝,上帝已经完全人格化了,权威也更大了。 有实物为证:这时的卜筮,完全是向上帝请示。甲骨文里, “帝令雨足年? ”,“帝令雨弗其足年? ”之类卜辞,是不 鲜见的。这里的“帝”,显然是人格化了的上帝。人间能不 能得雨,能不能丰收,都要听它的“令”。除了卜问年景和 雨水而外,还有卜晴的,卜雾的,卜风暴的,卜雪的,卜雹 的,等等。什么事情都得问一问上帝,可见到了商朝,上帝 已经是万能的了。 看来,卜问应是人和天老爷关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 一部是惊惧:知道有天老爷,很厉害,只有回避,不敢接 触。这第二部是卜问,认为是可以去问一问的,大着胆子问 的结果,天老爷赏脸,给了一半的答复,卜问有雨,果真下 了雨,问雨得雨的机率是百分之五十。于是就感到天老 爷也是有感情的,这就要求开始第三部曲:祈求。如求雨, 求福之类。遇上天旱,人们就成群结队地舞蹈起来,古代叫 做“雩”,这是求雨的一种祭祀。 求雨这种迷信活动是从什么时侯开始的呢?我们见到最 早的求雨故事是“汤祷”。商朝时大旱七年,作为帝王的 汤,便跑到桑山去祈祷。他剪去了头发和指甲,趴在干柴堆 上,扬言要把自己烧死。说是老天爷哀怜他,就下雨了。 从这个故事看,商朝早期求雨还没有什么仪式。 追查根源,求雨的出现,可能比“汤祷”还要早一些。 按东汉时许慎所记,“复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这 就是说,求雨在夏朝就有了。没有见到夏朝求雨的具体描 写,那方式,可能比“汤祷”还要古朴一些。 求雨大约发端于夏朝,而泛滥于商朝,经西周到春秋战 国时代,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这引起了荀卿在《天论》里 对“天旱而雩,卜筮而后决大事”的批评。可是,荀卿的话 并没有多少人接受。自周秦至汉朝,求雨的花样不断翻新。 比如,董仲舒等人就搞了一套“土龙致雨”的把戏。王充反 对这一套,他问道:“真龙真地,犹无云雨,况伪象乎?…… 土龙安能而动雨? ”他还进一步指出:“天之旸雨,自有时也。一步之中,旸雨连属;当其雨也,谁求之者?当其旸 也,谁止之者? ”。但王充这样的思想,在封建社会根 本不可能成为统洽思想。 到了六朝之际,求雨迷信又出现了新花样,禁屠,即禁 止宰杀牲畜。据竺可桢考证,这不是我国的习俗,而是通过 佛教徒从西域传来的。 求雨的迷信活动泛滥了几千年。直到民国年间,一九二五——一九二六年发生大旱,各省当局还先后“祈雨禁屠”。 湖南省当局还搞出新花样:“不雨则又向药材行借虎头骨数 个,以长索系之,沉入城外各深潭之中,冀蛰龙见之相斗, 必能兴云布雨”。我们且不要以为这是笑话。传统思想 束缚人,解放思想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还须大力揭发迷 信思想的老底,做破除迷信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