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北京beijing

天气预报15天查询>气象课堂>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怎样?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怎样?

发布时间:2020-04-10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首创的。我国古代原用太阴历,以地球和月球间的相对关系来确定日期,而地球上的气候状况主要决定于地球和太阳间的相 对位置,因此,用阴历日期来表征一年中的气候变化并不确切,对农业生产指示意义不大。早在我国周朝已发明用“土圭” 测口影的方法来测定地球和太阳间相对位置,以确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以后又逐渐完善,发展为二十四节气,因此二十四节气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密切。在我国应用阴历的条件下, 劳动人民习惯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和安排农业生产,而且在农村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十四节气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360°划分为24 等分,每等分为15°,把春分时地球所在位置定为太阳黄经地球在轨道上每运行15°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之间相隔日数为15天左右,一年即有24个节气。当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为春分和秋分,地球所在太阳黄经分别为0°和180°;当太阳光直射地球上的位 置达到最北(即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气候炎热,定为里至,地球所在太阳黄经为90、当太阳光直射地球上的位置达最南(即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气候寒冷,定为冬至,地球所在太阳黄经为270°,其余命名。地球公转一周,就是寒来暑往的一年四季。 如将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看,基本上能看出一年中冷、 暖、雨、雪等气候特征及四季差异,同时它还结合农业生产,大致反映了作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自然物象等,如反映四季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二 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反映温度状况的苻小暑、大暑、 处署、小寒、大寒;反映降水凝结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豁、 霜降、小雪、大雪;反映自然物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和地球问的相对位罡来确定的, 因此它在阳历上有较固定的日期,为便于记忆,群众编出了一 首二十四节气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在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黄河流域,节气所表示的气候状况主要是反映黄河中下游(北纬35°)一带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并不完全符合全国情况。例如,霜降节气在10月24日, 黄河流域初霜出现日期一般是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两者基本吻合;再如小满节气在5月21日,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的乳熟期一般是5月中下旬,两者也接近。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有的节气含义是适用的,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和各地最热、最冷期基本一致;又如处暑以后温度降低较快,和“处界”词意也较吻合。但有些节气含义在各地就不一定适合,如雨水、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等,在南方就不适合,而惊 蛰、谷雨、小满、芒种等反映物候和农事的节气,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也不完全相符,因此,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必 须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如种棉花,华北地区是“清明早, 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中地区是“清明前,好种棉”。可见我国广大农民用节气掌握农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节气所表示的是平均气候状况,而实际上年际间的变化有时是很大的;另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増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也相应地会有所改变。因此,具体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时,除考虑地区性外,还必须考虑气候的年际变化和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