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玉米适播期的确定 |
发布时间:2020-06-07 |
①春玉米适播期根据分期播试验材料可以看到: 第一、不论是中熟品种或是晚熟品种,都是适时播种产量最高。在600 —700斤产量水平情况下,适时播种亩产可提髙 100斤以上,郎增产15—39%;第二、不同品种适播期不同。如晚熟种(白马牙)相对比较早播增产,而中熟种(农大7号) 相对比较晚播增产。 为什么适期播种会明显增产呢?为什么不同品种适播期又不相同呢?从农业气象角度分析,主要是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而造成的。在华北地区玉米生长期内温度和降水的特点是:雨水集中在7 — 8月,雨季前夏初天气高温干旱,初秋 的9月份天气温度年际变化大,降温明显。9月下旬一般下 降到20℃以下。4月25日播种中熟玉米如农大7号,由于发育快,雨季前夕就到孕穗期,即玉米需水临介期。在无灌溉条件下,雨季前夕也是土壤贮水量极少的时期。大气干旱,土壤缺水,与玉米需水最多时期正相矛盾,从而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玉米的天花抽不出,雌穗不吐丝,或者雌、雄穗花期间隔拉长,都造成自花不遇,影响了受精结实。这就 是群众所讲的“卡脖旱”,对产量影响很大。据观察,雌、雄 花期间隔天数可达9天以上,比一般情况多5 — 6天。因此, 受精不好,秃尖、缺粒现象严重。八月上旬,玉米进入熟后期,是玉米需水较少的时期,而雨量并不减少,这时少量的降水,就能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土壤通气不良,造 成玉米青枯早衰,影响千粒重。总之,4月25日播种的中熟品种(如农大7号)玉米,前期受到“卡脖旱”的影响,后期又受到涝害的影响,所以;相对比较起来产量不高。如果播种期改在5月10日播种,各发育阶段延后,抽穗期延迟到7 月上旬,正值雨季来临,满足了玉米对水分的要求:8月上中旬玉米正处灌浆期,较多的降水是有利的。这样,玉米需水的特点与自然降水配合的很好,躲过“卡脖旱”和后涝的不利条件,变不利为有利,所以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晚熟品种(如白马牙)4月25日播种,7月上中旬,才进入抽雄期,8月上中旬正处灌浆期,需水与降水配合得很好,所以产量高。但是,同样推迟到5月10日播种,成熟期 推迟到9月中下旬。这时的气温已降到足以影响灌浆的程度, 致使灌浆不足,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黑龙江省甘南县太平大队吕和同志利用气象条件种庄稼 有着丰富的经验,总结为“三看三定”(即看天时定播种比例, 看雨情定播种顺序,看墒情定播种方法。在看雨情定播种顺 序中,选用了几个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根据本地的初霜期和 品种的生育期,确定能在初霜前成熟的最晚播种日期。再根 据雨季开始日期和各品种需水关键期定出最早播种.日期。每 个品种从最早开始播种,到最晚播种白期这段时询,为适宜 播种日期。吕和同志的这个经验,实际上就是根据本地气候 特点和玉米的生育特性,而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玉米不受 后期低温的影响,二是玉米不受“卡脖旱”的影响。这个经 验,给我们各地确定作物播种期,提供了很)的思路。 总之,确定玉米播种期的原则为:第一、日平均气温 (或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1,为可开始播种日期。播种时 的土壤湿度应为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第二、考虑玉米需水关键期与雨季配合;第三、灌叙后期不受雨涝和低温的影响。 如果无水浇条件,春播难于保苗地区,还是应以抢墒播 种为主,但要选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 ②套玉米适播期 套玉米在生育过程中有着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前茬作物有一个共生时期。共生期间,有其特殊 的小气候特点。在南北行向,埂宽2尺,小麦株高一米的情况下,埂内光照强度少20%,地面温度低3.4 —6.2℃,温度 日较差低6.4 —13.2℃,空气湿度高13—37%。这样的小气 候特点,使套玉米受到很大的影响。与平作相比,苗小、弱而瘦、叶色黄、叶令少。共生期越长,套作垅背越窄,麦子 长势越好,上述小气候特点就越突出、玉米苗受影响越大,^ 最后产量越低。这里很重要一个问题是套种期的问题。那么, 玉米适套期应掌握什么原则呢?对于河北省平原区,埂宽2尺左右的情况下,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套种玉半在共生期间,玉米不进入拔界期。即雌 穗不进入穗分化; 第二、冬小麦适期播种前能正常成熟,在不影响适时 播麦的前提下,应缩短共生期。共生期越短,玉米受影响越小。 在上述原则情况下,还应考虑玉米需水特点与自然降水 規律的配合。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区,晚熟玉米、品野的适套期一: 为5月中旬;中熟玉米品种为5月下旬;中早熟玉籴品种为 6月初。河北省北部山区,多采用带田种植。玉米始套;种期 的确定,不考虑共生期长短的问题,主要考虑所选'用品种能 杏正常成熟的问题。 ③夏玉米 在河北省夏玉米受气象条件影响的主要问题 有两个:一是苗期受涝问题,二是后期遇低温成熟度差的问题。因此,为了减轻以上两个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主要措施是选择适合的早熟品种,并争取早播,整个生育期内的栽 培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同时做好防涝的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