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末日避难舱”在美正式开售 小巧豪华皆有 |
发布时间:2012-10-24 |
虽然国际知识学界断然否认,但随着玛雅“世界末日”预言日期的临近,精明的美国商人开始热炒“世界末日避难所”。这些产品既有为有钱人设计的“超级豪宅”,也有应普通百姓所需的“生命庇护所”。 “末日避难舱”正式开卖 上周,美国“阿特拉斯生存所”公司正式开卖它的“世界末日避难所”,并且在公司总部和官网打出了“与其害怕不如做好准备”的口号。“阿特拉斯生存所”所售的其实是一款舒适型地下防空舱,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它充当人们的临时避难所。 该防空舱由一个长约9.8米、宽约3米的巨大金属管道改造而成,商店经理杰里米·罗斯将其命名为“恐惧因素”。他表示,这个不同寻常的生活空间对于那些喜欢“未雨绸缪”的人们来说是非常理想的,他们只需拎包入住就可以了。 设计者希望人们能够依靠“恐惧因素”在地下6米深的地方正常生活,舱里因此配备了4张折叠式双层床,同时每张床下面都设计有额外的储存空间。不过如果真有4个人住进来的话,气味可能会是最大的问题,因为里面暂时还没有配备洗浴设施。防空舱里安装了一个抽水马桶,但是没有任何遮掩,考虑到使用防空舱时应该处于紧急逃生状态,所以个人隐私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防空舱的两端都有入口,其标准布局是其中的一个入口与业主地面上的房子相连接,这样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转移到防空舱里来。此外,业主还可以选择在舱里配备一个平板电视,不过它和真皮沙发一样,需要另外支付相应费用。 防空舱的售价约为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5万元),现在已经开始正式销售。除了这款用来应急的地下防空舱之外,该商店还生产有专门应对龙卷风和飓风的避难舱,以及狩猎时用来躲避猎物的特制舱等。 豪华避难所接受预订 美国开发商拉里·霍尔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专门为超级富豪们打造他们出得起价的“豪华级末日避难所”。他正在堪萨斯州的大草原建造一座深入地下50多米的豪华“世界末日避难所”,以供超级富翁们在太阳耀斑、火山喷发、恐怖袭击或病毒流行等特大灾难情况下安然脱险。 与其他避难所不同,霍尔建造的豪华避难所是由美国阿特拉斯F型运载火箭的地下发射井改造而来。目前,已有4名买家支付了总共700万美元的预付金,霍尔计划在完成第一座避难所后,再兴建另外3座。 霍尔介绍说,大富翁们之所以不惜重金购买“地下诺亚方舟”,是因为他们担心极端自然灾难或核战争等最终引发世界末日的到来,而霍尔也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套房。 霍尔的“世界末日避难所”不仅仅是一个地下避难空间,他在原来深53米、厚约2.74米、可抵御核武器袭击的混凝土火箭发射井内又进行了加固处理,而且将其分割成了14层空间,其中7层将被改造成公寓式套房。买家可出200万美元购买整层空间,或出一半的钱购买其中半层空间。目前,已有3层半售出,买家正是前述4人,另有两个买家正准备签订购买合同。 避难所内除了将修建图书馆、电影院、游泳池、学校和医疗中心以外,还将修建一个室内农场,以便种植足够的蔬菜,饲养大量鱼类。此外,里面还有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电力供应设施等,而且储备的粮食将可以满足70人食用5年时间。 避难所内的安保和防盗系统也将十分完善。从地面入口深入地下的电梯只能凭借入住者的指纹才能启动。入口附近将设有带刺的铁丝网,防止未经授权的人靠近,监控摄像头还将记录下避难所内外的异常情况。 霍尔称,如果有人试图翻越外围栅栏,安保人员可立即对他发出警告;如果有人试图闯入避难所内部,安保人员也有办法制止他,情况过于紧急时,可使用“致命武力”。 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包括体育明星、著名赛车手、电影制片人和知名政客等,不过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一些潜在购买者不得不打消了最初的想法。 现实作用 应对极端天气“杞人不忧天” 尽管美国商人有借“玛雅预言”噱头赚钱之嫌,但由此引发的对地球极端天气的关切却是很现实的。 美国“阿特拉斯生存所”公司在官网上说得很清楚:就算世界末日不会到来,但这种地下防护舱对于人类应对“大规模疾病发作、文明冲突、社会暴乱和核生化事故以及恐怖分子的极端袭击”也是很有用的。霍尔对“世界末日避难所”的市场前景仍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地球变暖现象的加剧,以及各种极端天气的不时出现,人们对于世界末日将要来临的担忧会越来越严重。 气候变化威胁着“吃”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而气候变化正悄然改变这一切。为何要关心气候变化?说白了,人类担心气温上升对地球地貌的改变,其中以极地冰融化及全球海平面上升为甚,担心也来自气候变化给濒临灭绝动物造成的影响。野生动物本已栖地流失,惨遭捕猎,濒临灭绝,由于气温上升,影响可谓雪上加霜。 人类也关注着极端天气下的风险变化:强风暴给发达国家数以亿万美元的损失,也造成贫困国家人民丧生。有时,一听到人类行为正在改变地球,变化了四季的规律,转变了早已习惯的天气模式,我们便感到不舒服。 这一切的确不容忽视,但最要紧的是气候变化对大多物种生物机能的影响吃!世界总人口去年突破70亿,原因就是我们太能种粮食了,且有能力也有意愿继续下去,不容任何改变,造成在这个世界里,100万人没粮饿着肚子,3亿人吃饱撑着肚子。选择大规模农业,就要承担破坏环境的后果,但毋庸置疑,粮食生产依然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正因为如此,气候变化难以损害农业,专家也并不急解决。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刊载了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呼吁各国决策者,在解决气候变化的全球动员中,应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全球农业务必要产出更多的粮食,喂饱更多的人口。”报告写道,“科学评估指出,气候变化正日益威胁粮食产量及粮食安全。”换言之,农业潜在的威胁迫使我们加快减排步伐。如今,气候变化已成事实,日益加剧,我们应调整农耕方式,尽快适应地球日益变暖。 气候变化究竟何以让人无粮可吃?其实,单在世界上一些炎热、干燥的地方,升温就足以办到,而且情况越演越烈。旱灾困扰着美国德克萨斯州及东非,而去年夏天种种迹象预示着,这些地区将面临毁灭性饥荒。 当然,除了气候变化,还有让人头疼之处:从地质角度看,早在人类定居在东非、美国得州以前,两个地区就有过巨大干旱,意味着正常环境中,干旱程度也超过人们想象。然而,空气中的碳过剩可以促进种植,而温暖气温却也阻碍其增长,如此极端高温将导致大量庄稼歉收。 除干旱外,“不及时雨”同样导致农业遭殃。2010年,巴基斯坦洪水泛滥,造成数千人丧生,粮食付之东流。去年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价格创下新高,而农民也只能慢慢调低价格。气温变暖也导致天气湿润,增加了暴风雨的强度。如此看来,巴基斯坦同样可预告未来暖天气的到来。 人口增长对粮、肉需求不断增加 气候变暖不仅威胁“吃”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及需水量大的肉类需求不断增加。于是,国内机制失调,纷争四起,说到底,还是发展中国家遭殃。正因如此,科学家呼吁加强综合研究,使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让农民防患于未然。 农业生态系统需灵活对待。国家有贫有富,气候类型有凉爽潮湿的,也有炎热干燥的,因此解决方式也不同。鲍勃·斯科尔斯是南非科学工业委员会成员,前述研究报告合著者,他表示道:“今年对于科学家来说,应抓住大好机遇,证明农业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可观的气候调适可谓费用不菲,只有发达国家能够付得起,而同样面临气候变化威胁的穷国却难以支付。如果气候变化区有决策者着眼实际,那么发展中国家即可得到资金,学到技术,在全球变暖中都能有的“吃”。 莫莉·杨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科学院院长,也曾参加该研究报告编著,她表示:“这场危机涉及气候,人类福祉,生存环境,形势刻不容缓。机遇沙漏正日益流逝,我们应完善信息,加强对策,权衡种植方式与利用资源。”地球日益变暖,要想繁盛,别无他法。 来源: 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