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查询北京天气请输入:bj或北京或beijing
第四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今日召开 |
发布时间:2012-10-26 |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26日),第四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及中国气象学会联合举办。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会议中表示,“这次会议对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宇发表讲话。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主持并作工作报告,副局长宇如聪通报了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命名的第三批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副局长张程、国务院应急办副巡视员严鹏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于长学、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费建芳等出席了会议。 郑国光在会议中指出,气象科普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部分,是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发挥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重要环节。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公共气象服务效益为目标,着力发挥气象科普工作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提高气象科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气象科普社会化工作格局,提升气象科普能力和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开创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新局面。 对此,他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的气象科普工作,必须坚持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大局,着力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水平和能力;必须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依靠政府领导和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大众化、社会化的气象科普活动;必须坚持融入发展,惠及民生,将气象科普工作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融入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融入到公共气象服务中,不断增强气象科普的活力;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提升能力,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纳入到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中,统筹推进,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科普的质量和效益。 随后,许小峰回顾了气象科普工作取得的成就、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新时期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的重点任务。 他指出,开创我国气象科普工作新局面,未来要坚持气象科普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方向,紧密围绕以“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两大主题,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五类等重点人群,到2015年,基本构建起“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发挥效益”的气象科普工作新格局,基本实现气象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公众对气象科普的满意度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 |